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课程标准的重新修订,使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改变,从以言语灌输为主的教学,向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启发式教学转变。教师在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的时候,仅依靠言语行为启发学生已远远不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非言语交流占很大的比例,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将英语知识具体化、生动化,注重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沟通,非言语行为的使用能够鼓励学生、启发学生,促进有效教学。有关研究表明,教师非言语行为的正确使用对创建更有效的英语课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专门对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非言语行为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其对课堂非言语行为的认识与实践运用情况,并对学生的期待与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表现进行差异性分析,以期为小学英语教师对课堂非言语行为的合理使用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本研究以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为研究手段,以广西玉林市区5所小学的24名英语教师和51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小学英语教师非言语行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是参考周鹏生(2006)老师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分类,由本文作者对其分类进行微调改编而成。该问卷包含了六个维度:认知程度、体态语、空间语、副体态语、副语言及接受程度。小学生对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非言语行为的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包括五个维度:体态语、副体态语、空间语、副语言及接受程度。本研究关注的三个问题为:(1)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非言语行为的总体情况如何?(2)学生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期待是怎样的?(3)学生的期待与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表现存在怎样的差异性?调查结果表明:(1)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使用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多数教师对体态语比较注重,而在空间距离、副体态语和副语言三个方面明显不够关注;(2)小学生对于英语教师课堂教学非言语行为的关注度很高,大多数学生喜欢英语教师运用非言语行为授课;(3)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非言语行为的表现与学生的期望值存在偏差,差异最为明显的是副体态语,其次是空间语和副语言,师生双方都比较认可体态语。根据研究结果,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针对课堂非言语行为的正确使用,作者提出了几点比较科学的建议:于教师,提高认识;改变陈旧观念;加强训练;深入交流反思;提升使用技巧。于学校,注重培训指导,包括任职前以及任职后的培训指导;完善教学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