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世纪初到现在,中国人接触和使用英语已有180多年的历史。由于中西两种文化的根本差异,以及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负迁移,在英语日常交际和写作中,硬搬汉语句法和词汇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了汉语式英语。西方人把这种不合规范的畸形英语称之为Chinglish,即“中式英语”。它有别于表达中国民族文化中特有事物的中国英语。前者是一种畸形语言现象,有消极作用,而后者属于规范英语,对中西文化交流具有积极作用。中式英语,中国英语与各学科都有广泛的联系,对其的研究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很多方面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国内相关资料的深入分析对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研究情况进行探讨。本文的研究对象为1996至2006年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发表的202篇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研究论文,文章来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等核心期刊及各大高校学报,其中关于中式英语的106篇,中国英语的85篇,另外11篇为研究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关系。文章的研究将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在研究内容上将对文章进行分类,并比较它们在研究领域上的异同。在研究方法上,对文章进行实证性或非实证性分类,然后再将实证性研究类文章进一步按定性、定量或混合研究进行分类并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在研究领域上有众多相似之处,如在跨文化、英语教学、翻译方面,可以互相借鉴的东西很多。一些文章也为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启发,如用中式英语翻译中国诗歌,或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中国英语等。当然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也有各自的研究方向,如中式英语开始涉及到大学生写作、口语中中式英语的具体表现,而中国英语仍然有不少文章在围绕其基本概念进行争论。从研究方法来看,大部分的中国英语及中式英语研究还停留在非实证研究上,且仅有的研究基本采用定性研究。综合对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研究已经逐渐步上轨道,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研究进度并不快,很多研究都是对前人研究的简单重复或稍微加工,更多新观点的提出是值得鼓励的。在研究的领域上还可以进一步扩展,理论的实践运用上也有待加强。另外,将文化教学引入语言学习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研究方法上,为了进行更可靠的研究,实证性研究方法的运用是必须加强的。同时也要重视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结合运用,而不仅仅局限于只使用其中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