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电影中国化之路的个性抒写——关于侯孝贤和贾樟柯电影的比较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GW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法国新浪潮开始,作者电影理论一直是世界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流派,但直到80年代初,它才真正意义上影响中国的电影创作和发展。侯孝贤和贾樟柯无疑是把作者电影中国化的先行者和践行者,一位在八十年代初以作者电影理论进行创作而走入公众视野,并成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另一位则活跃于九十年代后期,成为大陆“第六代”导演的领衔者。虽然他们两位分处海峡两岸,但空间上的距离在电影世界里消融了,他们的作品始终围绕对小人物,边缘人、普通人的生命关怀展开。在这一点上,贾樟柯自称是侯孝贤电影的延承者和借鉴者。作为作者电影理论在中国电影创作的自觉运用的实践者,两个人一前一后丰富了作者电影的创作。而作为理论的一种,作者电影理论特别强调导演浓厚的个人风格,因而,有后者对前者的借鉴和继承,更有着彼此有着不同的探索方向。所以从对他们两位的电影创作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窥见“作者电影”在当代中国的探索和演变,也可由此探寻出中国当前文艺电影的发展的一些迹象和规律。   而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来看,对侯孝贤电影进行研究的已有方方面面的成果。而贾樟柯虽然走上电影创作之路并不是很长,作品量也相对少些,但因其浓郁的个性风格,引发了学术界对贾樟柯电影的持续关注。但纵观对其二位的研究,笔者发现,从作者电影理论的视角,对这两位导演进行比较研究的相关文章目前并不多见,甚至是缺失。这也使得本文的研究显得更有必要和价值。   作者电影理论对于侯孝贤和贾樟柯而言,是在特殊时期和特定环境里打开的一扇窗,给已疲倦和困顿的电影时代注入了新的探索方向和一条新路。而侯孝贤和贾樟柯在运用作者电影理论进行创作时,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基于中国的国情,并结合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自己对电影创作的主张和理解,以作者电影理论为引导,融合了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时代元素,用自己特有的拍摄方式,丰富了电影创作,实现了作者电影理论中国化的个性抒写。   从侯孝贤和贾樟柯等人的作者电影之路,可以看出他们执着追求影像对现实表象的穿透力,强调镜语对生活的介入能力,以个人的体验来阐发对世界、对人、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对人类历史的某些看法,呈现生活本真的内在意义,强烈表达深厚的人文情怀和至纯的生命理想等。本文从作者身份、影像涵义、风格印章三个层面来透析中国作者电影的精神内蕴,为该电影形式的繁荣发展提供可参鉴的思路和经验。
其他文献
“重返八十年代”是当今文化与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几本打着“回访”、“重返”旗号的图书的大卖,拉开了“八十年代热”的大幕;电视、电影屏幕上数部以“八十年代”为年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品《追风筝的人》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好评,几乎囊括了英语世界的所有文学新人奖,并创下了同时占据九大图书排行榜榜首长达数
在美国好莱坞电影全球化的今天,相对而言更具有艺术追求与思想深度的艺术电影的生存空间被侵蚀,而商业娱乐片在电影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普通商业院线几乎以票房为唯一导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多年的觅石、藏石、赏石、玩石生涯,个中酸甜苦辣自不必多说,但一些玩石感悟,不吐不快。其一、玩石心态。石界讲赏石多,讲玩石少,大概是觉得赏石高雅,玩石低俗,其实不然,赏石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Access是一个具有强大功能的数据库管理应用软件,用途非常广泛,有强大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能力,体现在机关工作中主要是用来进行数据分析:利用access的查询功能,可以方便地
期刊
“幻想小说”作为20世纪以来的一种新兴文体,正在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以及研究者的关注。相较于西方与日本,中国的幻想小说创作起步较晚,而且其发展呈现了“先有理论,后有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