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形象研究——校园文化的视角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ight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形象是一所高校的思想、精神和灵魂的外在表现,它展现这所高校的办学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不仅反映和影响高校的今天,更引领着高校的明天;是人们对这所高校的整体的感知,它是历史与现实的凝聚,是传统与现代的总和。  校园文化集中反映了一所高校在其办学历程中所拥有的理念、成就以及高校杰出人物的深深历史烙印。校园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进入21世纪以后,在全球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高校与上个世纪相较产生了重大的变化。比如高校的自我定位,综合性高校还是专业性较强的高校;办学理念,是否沿承之前的办学思想;高校形象,完美的形象对外可招收更多学生,对内使学生感到自豪等等。这些因素的改变使得更多的专家学者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怎样办好高校、它在人们的生活和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等。在不断的探讨过程中,人们发现我国高校的发展需要找到一种形而上的要素——高校的精神或曰灵魂。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界开始提出了校园文化构建这样一个命题,开始了校园文化的研究。在深入考察了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传统的基本内涵以及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学者们创新了校园文化的基本理论,提出了构建文化的基本措施,对校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也有了新的认识。有学者提出,校园文化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也有学者更是直言不讳的说,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的动力之源。  高校形象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形象可以培育独特的校园文化,铸造高校之魂。  高校形象是高校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它综合了领导者水平、教职工整体素质、教学设施实力、科研能力、毕业生质量、对外交流与合作、校园文化、内部管理体制、高校办学传统等众多方面的因素。一所高校在社会公众中的良好组织形象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它需要经过长期的精心塑造和积累才能实现。进行其高校形象管理,就是要确立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宗旨,提炼高校精神特征,规范成员行为,并通过一系列的传播活动,取得内部和社会公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  校园文化是高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由高校全部成员都认同和遵循的道德准则、办校哲学、教育理念、管理模式、行为守则和条例体系等组成,其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它具体涵盖了高校的楼宇建筑设计、高校的人文景观、高校举办的活动、仪式和高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等显性文化,也包括了高校延绵多年的传统、学习风气、学习氛围、人际关系以及高校成员在日常生活中默默遵守的隐性文化。但无论是哪一种校园文化,只有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才可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发展目标。  校园文化是由高校自建立开始并逐渐发展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所组成。并且高校主要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因此校园文化一般表现为高校的精神文化。那就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全部成员,逐渐形成的涵盖高校最高发展目标、高校对外展现的价值观、高校对内形成的校风、高校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  高校形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正面的高校形象和健康的校园文化体现为:高校高水平的综合实力和高校全体师生较高的文化素质。这样不仅会为高校引进许多优秀人才、吸引更多生源、赢得社会较广泛的关注和社会公众的信任,还会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占据较高的份额。而由高校的价值观、传承文化等所组成的校园文化,更会使师生有较强的凝聚力、向心力、自豪感和认同感,这是别种文化所做不到的。
其他文献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概念,这是理论问题同时也是现实问题。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中国革命建设实践和其中若于先进人物为对象,论述了中国马克
朗读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多给学生精选材料,让学生大胆朗读,在朗读中有意识地培养语感,培养他
期刊
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较大比例的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问题。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消费环节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识别食物消费过程中副溶血性弧菌重点污染环节,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2010年间于罗
初识孙维国先生是在一处古玩书画皆可赏玩的庄园之中,他当时正在挥毫泼墨,他斜披一件赭黄色西服外套,面容白皙,文人气质很浓,询问之下方才得知,孙先生已年逾古稀,是中国著名
面临犯罪率不断升高的现代社会,人们开始深刻又理性的反省法律对于犯罪控制的效率以及成本。较大的警力投入以及犯罪率并没有显著下降的事实促使人们将目光从法律扩展至社会资
大学生网络交往是互联网时代所具有普遍性的一种交往方式,是现实人际交往在网络世界里的延伸。网络已渗透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出现
瑕疵证据是一个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术语,与非法证据既有着区别也有着联系。对于瑕疵证据是否具有可采性,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着一定的争议,争议的焦点一般都是直接围绕在瑕疵
伴随着我国各项改革措施的深入,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村男性工作方式及工作内容的改变,导致我国农村进入了“男工女耕”的时期,农村原有的村民自治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