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位论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研究:重予声波振荡的红移畸变效应、星系大尺度红移巡天样本的选取、虚拟天文台环境下异地异构天文数据联合访问系统的任务调度研究。前二者属于天文学的科学理论研究,而后者旨在创建一个数据密集型网络化天文研究平台,属于信息技术与天文数据交叉领域的研究。
红移畸变是一种观测效应,由于星系的本动速度,导致求算距离存在偏差,距离上的偏差将直接影响星系的成团性。在大尺度上红移畸变呈现一种压扁的线性效应,而在小尺度上它却呈现一种翻转拉伸的非线性效应。这两种效应在星系的两点相关函数上可以清晰看到。关于这两种效应如何影响大尺度结构的观测,特别是重子声波振荡,论文分别从解析理论、模拟和实测三个角度展开研究,并对模拟和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从红移畸变的线性理论出发,分别求算了视线方向、垂直视线方向以及全角平均上的相关函数,并且推算了三维、二维以及一维情况下相关函数的协方差。解析研究表明:在视线方向上,红移畸变的线性效应对重子声波的峰值信号有一种锐化放大效应,但同时畸变效应会将视线方向上的相关函数推向负值区域。在远离视线的方向上,这种锐化放大效应有消弱的趋势,在垂直视线方向上锐化放大的效应最弱,同时将相关函数推向更高的正值区。由此可见,红移畸变的线性效应有利于测量视线方向上的重子声波振荡。接着本文通过两种模拟样本的分析对解析理论上的发现进行了验证,一种样本是Millennium模拟(简称MS),它的体积较小(尺寸为500Mpc/h),但分辨率较高(大约2Mpc/h的分辨率)。另外一种样本是一套基于particle-mesh(简称PM)算法生成的100个暗物质模拟样本,这种样本的体积较大(尺寸为1024Mpc/h),但分辨率较低(约4Mpc/h的分辨率)。对于这两种模拟样本,本文利用切片的方法,分别求算出了它们在实空间和红移空间两种情况下的二维相关函数。对比发现,红移畸变的线性效应的确锐化重子声波振荡的峰值信号,而红移畸变的非线性效应会模糊相关函数上的结构特征,甚至在远离视线方向也是如此。这意味着有效地消除红移畸变的非线性效应,对BAO的测量非常重要。从误差上来看,视线方向上的相关函数相对全角平均情况下误差略微变小。最后对SDSS DR7的主星系样本(MGS)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将该实测样本分割成660个厚2.5度的切片,通过分析二维相关函数,我们在视线方向上探测到了明显的峰值信号。通过Mexican-hat小波变换估算出该信号的显著水平(significance)约为4.0σ。然而在大约170Mpc/h的地方同时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意外峰值信号,研究发现该峰值信号来自于含有“Great Wall”高密度区,通过剔除“Great Wall”可以有效消除该意外的峰值信号。
宇宙大尺度结构的成团性分析误差反比于巡天体积的平方根。要获得更精确的信号必须拓展更大更深的巡天,我国建造的4米级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的河外星系巡天就是这样一种红移巡天。LAMOST在进行正式巡天之前,需要根据科学目标挑选出巡天样本。本文第二部分主要研究LAMOST星系巡天的特色星系选源的问题。目前普遍认为研究大尺度结构有两种理想的探针,分别为亮红星系和发射线星系。本文分别从4000A的跳变和912A的Lyman跳变两种技术出发,详细讨论了根据颜色和流量限制米挑选高红移亮红星系和发射线星系的方法,并根据这些方法为LAMOST挑选了几种测试样本。通过对Hubble分类中的七类星系进行大量光谱合成模拟发现,星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光谱上4000A的跳变会越来越明显,912A的Lyman跳变越来越弱,在E型或SO型(两类星系SED非常接近)Lyman跳变最弱;相反,随着年龄的减小,Lyman跳变越来越强,4000A跳变越来越弱,Im型星系的Lyman跳变最强,但是其4000A的跳变尚清晰可见。根据上述的结论,年老的亮红星系的选择,4000A的跳变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Lyman跳变技术几乎不可用;而对于高红移的发射线星系,Lyman跳变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对于0.5
其他文献
激光三角法测距是一种重要的非接触测量方法,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生产生活和国防建设等许多领域。本文研究了基于二分束比的三角法激光测距,旨在解决因外界环境干扰引起的测
团簇由几个到几千个原子聚集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物质,介于微观的原子和宏观的固体物质之间的一种特殊物质过渡结构,表现出新奇的对尺寸依赖性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它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为微观尺度材料的合理设计和改性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针对钼团簇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十分活跃,一方面是因为钼团簇及氮化钼团簇在纳米功能材料、电子元件以及催化剂方面的潜在重要应用,另一方面钼团簇为研究纳米颗粒由小到大直至转变为块体过程中团
近几十年来,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迅猛发展,拥有不同工作模式的频率可重构天线,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实现频率可重构天线的不同方法,例如使用可变材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孔隙结构十分复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和多尺度特性,导致流体在其中的流动规律不同于常规油藏。开展缝洞型油藏渗透率的研究,对这类油藏的高效
随着微电子工业的发展,辉光放电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作为产生等离子体的一种主要的方式,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从多方面对辉光放电进行了研究,但其中对于辉光放电电离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