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受体四元宽光谱有机光电探测器的特性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光电探测器具有响应光谱易调节、制备工艺简单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受到很多科研者们的关注。当前大部分关于有机光电探测器的研究集中于提高某一范围内的光响应,很少有探索可见光到近红外波长范围内的研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就非富勒烯受体IEICO-4F作为第三或者第四组分对宽光谱OPDs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对活性层为P3HT:IEICO-4F:PC61BM三元器件(第一组)进行了研究。研究不同IEICO-4F掺杂浓度对器件光学特性与电学特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当IEICO-4F的掺杂比例为10wt%时,器件具有良好的性能。在红光650nm处的比探测率D*为4.86×1011Jones,成功的拓宽了器件的响应光谱范围,但红光波段特性仍存在相对较差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红光吸收,接着开展了活性层含有两种红光材料PTB7:IEICO-4F:PC61BM三元器件(第二组)。研究不同IEICO-4F掺杂浓度对器件光学特性与电学特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当IEICO-4F的掺杂比例为4wt%时,器件具有良好的红光响应特性,在红光650nm处D*为1.61×1012Jones,说明含有PTB7与IEICO-4F两种红光吸收材料可以提高器件红光响应。最后开展了活性层为P3HT:PTB7:IEICO-4F:PC61BM四元器件的研究(第三组),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对器件光学特性与电学特性的影响。当PTB7与IEICO-4F掺杂比例分别为10wt%和5wt%时,器件表现出良好的光电性能,在红光650nm处,D*从单红光材料的4.86×1011Jones提高到1.1×1012Jones,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同时绿、蓝光(530nm和460nm)下的D*分别达到了1.4×1012Jones和1.07×1012Jones,均得到了明显改善。说明了双掺杂有利于活性层形成互穿型的网络结构,提升载流子的迁移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掺杂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增加添加剂的质量比,从单掺杂的10wt%和4wt%增加到15wt%,以此来提高活性层对红光波段的吸收强度;采用一给体、一受体的掺杂形式,在双给体与双受体之间形成激子解离作用,使体系中的解离面增多,提高了激子解离效率;采用一给体、一受体的掺杂形式,优化活性层形貌,使其形成良好的互穿型网络结构,提升了载流子迁移率。综上所述,采用两种性质不同的长波吸收材料组分替代单一组分,可以增加添加组分的质量比,拓宽器件的响应光谱,提升激子解离效率与迁移率,同时减少体系中的复合损失。本研究为宽光谱高探测率的有机光电探测器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表面粗糙度作为表征工件表面微观不平整度的重要技术指标,对其进行准确高效的测量尤为重要。现有接触式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存在检测速度较慢且易划伤被测表面等问题,近年来,光谱共焦测量技术以其可以实现非接触式测量,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在粗糙度测量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光谱共焦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白光LED光源的光纤式光谱共焦测量方法,实现了对被测物体表面粗糙度的非接触式测量。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太赫兹(terahertz,即THz)科学与技术这一光电交叉学科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太赫兹波在物体成像与检测、环境监测、医药卫生、移动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太赫兹领域内的相关器件甚少,为此,我们尝试使用太赫兹波作用于砷化镓(gallium arsenide,即GaAs)半导体材料并研究其相关性质。GaAs是一种闪锌矿型结构的第二代半导体材料
有机光电探测器(OPDs)具有许多优点,如活性层材料种类多,吸收波长范围可调,材料轻,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吸收系数大等。在光探测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是基于图像传感器中的有机光电探测器,因此对于器件三基色的均衡光电特性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P3HT:PCBM体系为基础,解决其红光响应弱的问题,使器件实现三基色均衡响应,能够满足图像传感器的要求。首先针对P3HT:PCBM体系蓝绿光均衡吸
频差可调谐双频激光器在激光干涉测量、光学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作为干涉测量系统光源时,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需要双频激光器的频差尽可能大。目前双频固体激光所采用的固体增益介质多为掺Nd3+晶体,此类晶体荧光带宽较小,不易产生大频差双频激光。本文采用荧光带宽较大的Yb:YAG晶体作为增益介质,设计了一种大频差可调谐双腔双频激光器。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阐述了双频固体激光器国内外研
开关技术在脉冲功率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决定了脉冲功率系统的输出特性,甚至是脉冲功率系统的成败的关键。高重复频率、小型化、全固态是当前开关技术主流发展趋势。与传统的气体开关、液体开关相比,光电导开关兼顾功率与频率,在开关技术中占有独特地位。光电导开关的非线性工作模式能在触发后持续导通,直至锁定电场无法维持。在4-6kV/cm的锁定电场下,持续导通所需的载流子来源于GaAs内的某种雪崩机制,这
在大尺寸装备制造体系中,大型构件或子装配体的生产装配精度控制技术是整个装备制造过程的关键之一,而在生产装配流程的精度控制中,数字化测量技术是核心。随着大型装备制造技术发展,许多工程应用中需要现场实时监控部件的空间位姿完成多点对接任务,或者需要对部件实施从设计、生产到尺寸检验的全周期精度跟踪,而激光跟踪仪逐渐无法满足多点实时定位与并行测量的任务需求,因此基于前方交会测量场部署的分布式测量系统得以快速
随着集成电路设计水平和工艺水平的发展和进步,集成电路设计方法也不断的发展,片上系统(SOC)设计方法已经成为IC产业的主流。伴随芯片对数据处理数量和速度的不断要求,DMA(Direct Memory Access)技术因其解决内存与高速外设速度差异的出色能力,被广泛应用于SOC中。本论文以某SOC项目平台为基础,完成了 DMA传输系统的设计与验证。文中首先介绍了DMA的技术特点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并
为了解决双极型SiC功率器件中由于P型SiC不完全电离所导致的p+n发射结注入效率低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将宽禁带P型CuAlO2与N型SiC形成的异质结作为发射结以提高该结的注入效率。本论文基于溶胶凝胶法(Sol-gel)研究了 4H-SiC衬底上CuAlO2薄膜的制备工艺,率先在SiC衬底上制备了CuAlO2薄膜及CuAlO2/SiC异质结,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研究了
IGBT(绝缘栅型双极晶体管)是一种电压控制的复合型器件,在电力电子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电力电子器件在实际使用中常会因为温度过高或过低而使器件失效。因此研究IGBT工作过程中的结温预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BP神经网络研究IGBT的结温预测方法。将通过温敏参数法测量得到的IGBT饱和压降、集电极电流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量,IGBT模块的结温作为网络的输出量,采用MATLAB对BP网络进行训
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作为电力电子设备的核心器件,在线健康监测尤为重要,其安全运行关乎整个设备的可靠性。由于IGBT实时健康监测的数据量大、采样率高,数据传输成为了主要难题,因此有效重构原始信号的方法成为了当前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对IGBT栅极波形的采集进行研究。首先,阐述和分析了压缩感知理论原理并给出信号重构性能的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