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路壮剧传统剧目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dgfhd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剧是根植于壮族地区的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色的古老剧种,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根据壮语方言、音乐唱腔、表演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壮剧可分为广西南路壮剧、北路壮剧、师公戏和云南富宁壮剧、广南壮剧等。其中,北路壮剧使用壮语北部方言演唱,是壮族民间戏曲中发展最完整的一类。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长期活跃于广西田林县的北路壮剧的传统剧目。关于北路壮剧起源于何处在民间有不同的声音,据相关资料考证,"田林源流说"被学界所普遍认可。北路壮剧萌芽于明代,形成于清代,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田林县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它的产生和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经过十代艺师的代代传承和努力追求,以田林壮剧为代表的北路壮剧已达到了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中较高的水平。它一方面将壮族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融入戏剧表演之中,另一方面积极地去适应观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创作出了爱情婚姻剧、伦理道德剧、历史剧、神话剧等不同题材的剧目,在民间发挥着重要的娱乐、教育、认知功能等多种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剧艺术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2006年,壮剧被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是对壮剧的重视,同时也是对它发展现状的担忧。田林县政府和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2007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壮剧艺术节,吸引了广西各地的壮剧剧团前来参加汇演。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北路壮剧的保护、发展、研究工作正逐步向前推进。本文在田野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从剧本的文学性角度出发,并将其放置于民俗学视野下,以分类探讨的方式对北路壮剧传统剧目的题材、文本特点进行研究,揭示北路壮剧传统剧目中所渗透的思想内涵及民俗文化,为北路壮剧剧本的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参考借鉴,为北路壮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背景下继续传承和发扬添砖加瓦。全文主要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梳理北路壮剧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并对其生存环境、表演艺术以及现有的文本形态进行论述;第二部分首先探讨北路壮剧传统剧目题材的来源,其次从题材内容入手,对北路壮剧传统剧目进行详细的分类研究;第三部分从剧目的故事内容、情节结构、人物出场、人物刻画、对白唱词以及叙述视角六个方面展开分析;第四部分结合民俗学相关的知识,分析北路壮剧传统剧目中所蕴含的民间思想,挖掘隐藏在剧目之中的壮族民俗风情,并剖析北路壮剧在民间所具有的社会功能。
其他文献
【正】 近年来,我国物价水平一直趋于上涨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正常变动的范围。随着价格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探明物价水平非正常波动的原因,使其趋于合理变动的状态,在
在少数民族地区家庭、社会、宗教场所都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尤其是婚礼作为嘉绒藏族人生礼仪的重要部分,透过其中宗教活动的分析才能获得藏文化传承的意义和显著价值,才有
甲拌磷在有机磷杀虫剂毒性排名第一。甲拌磷及其代谢物形成的更毒的氧化物在植物体内至少能保持1-2个月;在土壤中残留期超过50天。使用不当或长期连续使用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
<正> 鳞片的数目和形态特征常作为鱼类分类的特征之一,也是年龄鉴定和生长状态分析的重要材料。对鱼类鳞片形态特征的研究早就受到广泛注意并在继续深入进行。自七十年代将扫
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了64m钢桁梁铁路桥模型。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和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联合仿真,并考虑LM型和LMA型两种不同的踏面对车桥耦合系统的动力响应的影响。基于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机动车数量增加,智能交通系统将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交通标志识别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环节,更是车辆自动导航的前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针对大学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实际,分析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和特点,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flash动画教学实施中的可行性观点。
目的观察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作用。方法比较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参与管理前(2012-2014年)、管理后(2015-2017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的
<正>数字技术(Digital Technology)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由于在运算、存储等环节中要借助计算机进行编码、压缩、解码等,因此被称为数字控制技术。随着时代
本文以西林县那劳村为田野考察点,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西林县那劳村北路壮剧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以透视北路壮剧在西林传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