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礼旅桂诗文笺注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g86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査礼(1715—1783),原名为礼,又名学礼,字恂叔、俭堂,号铁桥、又号鲁存,顺天宛平(今属北京)人。1748年纳赀为农曹,1749年官广西,开始官宦生涯。由广西庆远府郡丞起,历任太平府知府、四川松茂道、四川按察使、四川布政使,直至湖南巡抚(未到任)。査礼于1749年入广西,1763年暮秋离开太平,冬抵桂林一路向北离开广西,其间十四年的时间,査礼历任庆远府郡丞、庆远府同知,分防德胜镇,权守平乐、兼权浔关、权知宜州、太平府知府、奉徼摄行左江道事。在任上,査礼勘测湘、漓水源,疏通灵渠,修建黄庭坚祠,重修、建造书院,引藕秧到太平,很是看重民生和风教。在广西为官的十四年间,査礼游历广西大部分地区,写下了大量的诗歌作品,《铜鼓书堂遗稿》卷九至卷十五便是其于这十四年间的诗歌之作。其内容主要包括五部分:描写广西山水风景、人文名胜、叙写朋友之间赠答唱和之作、抒发羁旅思乡之情及描写在任上的官事。本文主要围绕査礼其人、其诗文,尤其是《铜鼓书堂遗稿》的卷九至卷十五校注几个方面来阐述。对其人的探讨,了解査礼的大致生平;通过对《铜鼓书堂遗稿》卷九至卷十五的分析和概述,了解査礼在旅桂十四年间的诗歌创作。査礼旅桂诗文笺注中的诗文,选自《铜鼓书堂遗稿》卷九至十五中的诗歌部分,以及卷二十八至三十一零散分布这一时期的文章创作。《铜鼓书堂遗稿》只有一个版本:即清代乾隆五十三年査礼之子査淳所刻,共三十二卷,今藏天津图书馆,又此书今存手稿卷十九至二十一,凡三卷,现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本文以《清代诗文集汇编》第三三八册《铜鼓书堂遗稿三十二卷》影印本为底本,该本影印清乾隆刻本。对其旅桂期间的诗文进行校注,对其中每首诗的字、词、句和典故在尊重原作的情况下进行解释和梳理。通过这些工作,能更好的了解査礼旅桂为官期间的经历及旅桂期间的诗文创作特色。
其他文献
采用高岭土为原料制备纳米氧化铝具有成本低廉,可大幅度提高高岭土的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等优点。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酸溶分解高岭土时,高岭土的粒径、活化条件(煅烧温
<正> 本病少见,近年来虽陆续有个例报道,但收集到的国内外资料还未超过30例。现将本院遇见的一例报道如下: 女,47岁,下腹痛叁年,发现下腹包块三月入院。自79年2月开始下腹持
《资治通鉴考异》(简称《通鉴考异》)三十卷,是司马光与其助手共编《资治通鉴》时所著,《通鉴考异》与二百九十四卷的《资治通鉴》(简称《通鉴》)及三十卷的《资治通鉴目录》
针对拓扑检查算法复杂、计算量大,串行计算已远不能满足海量地籍数据高效拓扑检查需求的问题,在分析了点线拓扑关系的并行特点基础上,将界址点的数据划分方法与界址线的Q&R空
新课程改革带给教师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搭建了开发自身潜力的平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
身体和语言是延展在空间和时间中的两条曲线,它们既各有肌理,又时常交融共鸣。从身心一如到发言为诗,身体语言的基质在清代女词人的笔下渐趋朗现。清代女词人文学创作中的身
宋祁是北宋前期一位重要的人物,他集官员、文学家、史学家三种身份为一体。作为官员,他关心国事民生,忠心为君;作为文学家,他作词作赋,诗艺精妙;作为史学家,他完成了《新唐书》
<正>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是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相比于无机电致发光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很多的优势。芴类衍生物作为一种具有刚性平面联苯结构的化合物,
和亲文学历来就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学术界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大多学者都将目光聚焦在其中某一种文学体裁之上,而不同创作群体中表现出来的整体特征却没能引起学者
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因其具有高强度和高硬度等特性被广泛用于脆、硬、高强韧性材料的精密磨削加工中。激光钎焊制备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是一种先进的制备工艺方法。在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