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骚体文学的嬗变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huishou4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骚体文学从战国时代产生开始,.经由汉魏六朝而发展到唐代,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基本走向是原初骚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愤世嫉俗精神的淡化,形式上则倾向于短小和精致,以及与诗体、赋体的相互融合。唐代骚体则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初唐骚体文学在承六朝余绪的基础上,以卢照邻为代表,使原初骚体精神得以某种程度的回归;盛唐由于特有的时代精神,士人们更具有以天下为己任、追求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的昂扬精神,而同时又有一些精美的篇章营造出浑融优美的意境,使得六朝以来骚体与诗体、赋体相结合的进程发展到一个较为完美的程度;中唐则是站在社会文化向后世转型的转折点上,除了在写法上受到唐传奇和律赋的一些浸染,骚体更由于古文运动的兴起而得以复兴,但也在同时,议论化、散文化的趋势也日趋明显,而这种趋势更是在宋代成为较为突出的特点;晚唐骚体情感氛围较为凄怆,更加关注日常世俗生活,同时产生了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愤激之作。唐代骚体文学不但自身发展线索极为清晰,在整个骚体文学的发展历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其他文献
北村以先锋姿态步入文坛,后来因为精神危机选择皈依基督教并开始在宗教语境中开展叙事实践。通读北村的小说之后,笔者发现北村在皈依基督教之后将信仰融入创作中,把神圣叙事与个
论文立足于中国小说与外国翻译小说的关系之上,通过对五四前后小说译作的阅读梳理,考察前者在后者的影响下发生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变革,更好地回答中国现代小说如何生成的问题
本文以19世纪西方来华传教士在汉语革新方面的作为为研究对象,旨在阐明传教士语文布道之史实,分析传教士语文布道之现象,并且通过引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来证明19世纪西方来华传教
该文分五章,主要展开以下论题:第一章,徐复观之文学因缘.此章并非徐氏生平事迹之普泛介绍,而是追寻其文学成就之学术思想渊源,以后四章,所论一切问题皆可从此处找到发生的端
“河汾之派”是金末元初生活在黄河与汾水之间,以河汾诸老为主体的一个诗歌流派,它包括河汾诸老以及在河汾地区与诸老进行唱和、赠答的一些诗人。它是金元易代之际一个较为重要
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条件。但是思维具有广泛内容,许多小学数学教师采用各种途径都无法达到培养数学思维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
期刊
本文对六十年代初历史短篇小说活跃情况进行了研究。文章从时代背景、文艺政策的调整、作家的主体选择和中国文人传统的承继等几方面,分析了历史小说创作活跃于60年代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