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诗歌“走出去”研究现状和苏轼诗词及苏诗林译研究成果,其次对林语堂所译苏轼诗词从意境重构角度和翻译策略角度进行了多元分析。在意境重构层面,文章首先归纳和总结意境的含义,进而分别从音韵和意象两个维度具体展开,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在音韵美层面,主要分析了林语堂所译苏轼诗词中的押韵与节奏;在意象美层面,主要分析了描述型意象、比喻型意象,象征型意象和典故型意象。在翻译策略层面,文章首先分析了归化与异化的理论基础,并分别从这两个维度具体研究了林语堂在翻译苏轼诗词时所使用的翻译方法。林语堂在文体、词汇、句式和意象的翻译过程中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在翻译人名、地名、文化承载词和典故时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进而指出,林语堂的翻译策略是结合了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根据诗歌的特点选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文章然后探讨了苏诗林译的成功对中国诗歌“走出去”的启示与借鉴意义,最后进行了总结。本文所进行的多角度归纳分析丰富了林语堂研究的维度,探索了中国诗歌“走出去”的道路。 文章通过对林语堂翻译的苏轼诗词的多角度研究,总结归纳了林语堂所译苏轼诗词在国外的成功因素,给中国诗歌“走出去”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参考,希望更多的中国诗歌得到国外读者的欢迎,努力展现中国诗歌的博大精深和无限魅力,进而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