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宝钢股份战略管理及发展规划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744587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战略管理都是跨越当代公司经营和管理十分重要的前沿问题,是中国企业融入当代知识经济导向的国际竞争环境,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宝钢股份成立以来,一直从制定和实施战略规划入手,探索战略管理。从实践看,宝钢股份已经在管理模式创新上跨越了以财务为中心的阶段,进入以战略管理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创新的阶段。尽管新的管理模式尚未发展成熟,但其区别于传统管理模式的一些主要特征已基本清晰,一建立以提升竞争力为中心的战略规划体系,推动由经营管理向战略管理的转变,对宝钢股份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宝钢股份战略管理规划为研究背景,在对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根据宝钢股份公司提出的“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这一战略目标,研究公司战略管理及发展规划,提出了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经营战略、目标集聚的竞争战略、重大战略举措及相关的子规划。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包括: (1)界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的内涵。在综述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理论及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资源和能力的辩证关系,指出核心竞争力是与环境变化动态匹配,培育和形成核心资源的能力。结合宝钢经历的以集中管理为核心的生产管理模式和以财务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出进入战略管理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创新阶段的主要特征,建立以提升竞争力为中心的战略规划体系应思考的主要问题。 (2)宝钢股份核心竞争力分析。从宏观环境、钢铁行业发展周期及产业集中度、钢铁市场需求预测、国外大型钢铁企业主要竞争对手等角度,分析了宝钢股份的经营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宝钢股份核心竞争力的六个构成要素及应培育的八个方面能力。 (3)宝钢股份战略管理体系构成内容。在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总体战略目标下,战略管理的实质就是竞争力管理。研究公司战略管理应建立的公司战略(总体战略)、业务战略(事业部或经营单位战略)、职能战略三个层次的结构范式。提出战略管理主流程的五大基本环节及与之相适应的支持系统,主要包括信息平台、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财务管理等。 (4)宝钢股份发展规划研究。提出宝钢股份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标志性目标、绩效指标及发展战略举措。分析了2001-2003年实施的首轮发展规划,并对实施成效进行评价。分析了战略产品的市场需求,制定出2004-2009年发展规划,包括总体发展规划及涵盖市场营销、生产运行、系统创新等十个子发展规划,并给出具体的业务管理推进项目和服务管理推进项目。 如何制定钢铁企业的战略规划,国内外尚无现成模式可供参考。本文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宝钢股份战略管理及发展规划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对实现公司“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同时,本文的研究也为大型钢铁企业制定战略管理规划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研究或专题活动的全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经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
全球制造和经济一体化使得传统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正逐渐演变为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要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使供应链在竞争中获胜,关键是供应链企
最近,大众日报掀起了一九五九年第一次以胜利完成宣传报道任务和全面改进报纸业务的红旗评比竞赛高潮。二月二十四日,编辑部召开了红旗评比竞赛运动动员大会。宣布了评比的
用若干个“关键词”来概括当下繁而不荣并且已经全面丧失了共识度的诗歌状态显然是一件危险而“不靠谱”的事情.但是,显然面对着新世纪以来无比繁杂的诗歌这个庞然大物我又没
你问未来诗歌是否与环保,与“绿色生活”有更多的联系,让我想起一段往事.上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歌德学院组织的一次中德诗歌交流活动上.一位德国诗人也问过我类似的问题:当代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我从一九五一年参加党报通讯工作,到现在已经有七八年的历史了。在这七八年当中,我给报纸写了一些稿子,凡是被采用的,我都把它收集在贴报簿里,到现在已经有好多篇。看到自己
2014年7月16日,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副教授钟开斌这样说道:“互联网是一柄双刃剑,需要我们趋利避害。作为20世纪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以开放性、全球性、交互性、快捷性
“苏维埃报刊”1959年第1期发表了苏联消息报副总编辑格列布湼夫写的“苏联报纸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一文(本刊今年第七期曾经转载)。接着,在第3期、第4期上,又发表了“建筑报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