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被遗忘的存在——从《笑忘录》的遗忘主题到昆德拉的存在观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052333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笑忘录》是昆德拉关于存在的自成体系的十部小说中“复调”特征相当明显的代表,该小说的创作也是作者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作品用诗性的方式探讨了笑和忘这两个人类生理和心理范畴的概念,并同昆德拉其它作品对存在主题的探讨相互映衬,同样用关键词、复调、幽默等昆氏风格延续了他关于存在的新角度的探索和发现。本文从《笑忘录》这部作品出发,对小说的内容叙述、形式特征及主题表现的分析是其核心内容,同时通过塔米娜、特雷莎和阿涅丝这三个人物的相似性将其研究范围延伸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的主题,进而扩展到昆德拉小说体系的庞大主题。  本文除引论和结语之外,主体部分由三个章节构成。第一章试图从内容和形式上对《笑忘录》进行全面解读。首先从内容上分别对作品的七个看似独立的部分一一探讨,并对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略作分析,其次对作品三个方面的形式特征作详细探索,分别是关键词的使用、幽默风格和复调式结构,尤其是后者,在这部小说中有了进一步的发挥。这些形式特征使得昆德拉的小说具有无可比拟的语言魅力、灵动的诗意和文体的张力。  第二章在前文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笑忘录》的变奏主题和塔米娜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所包含的寓意。昆德拉在小说中直接为其变奏主题注解。小说的意义无法用单个的词语或句子概括,它囊括了笑、忘、力托斯特、边界等关键词,并通过七个部分使它们紧密交融,构成作品虽无法言说却又完全统一的主题。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塔米娜的形象极其重要,所有的故事都是她的故事的不同变奏,代表她的形象的关键词遗忘也贯穿小说始终并不断得到阐释和挖掘,显现出遗忘这一心理机制原本不被人注意的特质。  第三章通过这部小说延伸出去,着眼于昆德拉小说的系统化特征,从昆德拉看重的遗忘、存在与自我这些重大主题之间的联系入手,试图发现昆德拉指给我们的关于存在地图的秘密。由于昆德拉对作品出版发行的严苛态度,最终留下了他最为满意的、意义最完整的作品体系,构成令人惊奇和赞叹的封闭统一的存在世界。这一世界内部又可根据时间和内容划分为三部分。而昆德拉在《笑忘录》同时期三部作品的女性形象设计上,倾注了更多的心力,她们的形象为昆德拉的存在主题增添了更多的内涵,同时体现出这一时期小说家创作思想的变迁。而在昆德拉的整个小说体系中,这种通过诗性方式探索存在地图的行动,却向我们展示了关于存在的答案原来如此得模棱两可,任何前人的路都不能为后继的人提供借鉴。然而这并不能否定小说探索存在的意义,小说探索被遗忘的存在,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存在的美展现出来,这将是人类最后可能得到的胜利。
其他文献
本雅明思想研究大致有三重线索:第一重线索即德语文学的宗教传统,生活于这种语境中的本雅明不自然地就遵循了神学的思维模式;第二重线索即欧洲与非欧洲族裔的二元对立思维,抑或
学位
作为文艺评论家的王充对于“一代之文学”——汉赋有着自己的见解,本文从王充既肯定汉赋又否定汉赋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从其中的原因得出结论,王充在本质上对汉赋是持否定态度的。
随着自传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叙事家们开始关注到以往被忽略的自传体裁。本文致力于从叙事学角度,关注西方现代自传中的“真实”问题研究。论文从反思西方现代自传中的“真
王国维在1907年发表的《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中将“古雅”作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提出。这对全面理解王国维的文艺美学思想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古雅说”是对中国美
反面乌托邦文学(也称为反乌托邦文学、恶托邦文学或敌托邦文学,本文一律统一使用反面乌托邦文学)是由乌托邦文学衍生出来的,是对乌托邦文学的讽刺性模仿。反面乌托邦文学作为
学位
清代女作家的大量涌现,女性日益得到解放,折射在文学作品中,就使清代小说中出现了许多光彩照人的才女形象。清代白话小说中的才女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形象。明清以前,文学
新千年以来,在破除“本质主义”迷信、反思“文化研究”不足之后,重新审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关系价值成为文学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认为,文学本性的认识应该有三个基本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