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杂原子并苯类化合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及电荷传输性质的理论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并苯类化合物作为典型的有机光电材料,因其具有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在有机器件中有广泛的应用。并苯类分子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差,在π-共轭体系中引入杂原子后改变了分子的电子结构,进而改变分子在固体中的堆积方式。在研究中发现:π-共轭体系分子间的非键相互作用对于设计和改进分子在材料的堆积排列方式和电子传输性质至关重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电荷在分子间的有效传输,以及分子的重组能。本文以杂环化合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梯度密度泛函(DFT)计算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能(IE),筛选出合适DFT泛函和基组;同时以picene杂原子取代分子为研究对象,研究氧族原子对分子结构、晶体堆积方式、分子间相互作用能以及分子重组能的影响,从而找出不同杂原子取代引起载流子迁移率差异的因素。文章主要内容简述如下: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有机光电材料的优点、并苯类分子研究进展,通过对并苯类分子的调研发现,将杂原子引入孤立分子的共轭主干,可以改善分子的结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改变固体材料的载流子传输特性;还可以减少分子的振动能,增加分子的稳定性。同时,介绍了有机半导体的性能评估参数和杂原子取代对于分子结构、分子相互作用能、电荷传输性质的影响。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涉及到的常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的计算方法以及与电荷传输性能相关的计算方法。本文介绍了第一性方法计算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优缺点;分子间耦合积分的计算方法;分子的内重组能和分子外重组能常用的模型和计算方法。第三章主要以23种杂环小分子二聚体为研究对象,筛选出精确计算杂环类分子的相互作用的方法和基组。结果显示,色散校正在准确描述弱的分子间力是必不可少的。在研究中考虑的20种泛函中,对于计算IE值,meta-GGA梯度加入VV10校正泛函ωB97M-V表现最好;DFT加入半经验色散校正可以准确描述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力,并且可以降低计算成本。通过对不同基组研究结果表明,在计算杂环化合物二聚体间弱相互作用采用cc-pVTZ基组也可以得到可靠的结果,同时可以降低计算的成本,但是,采用cc-pVTZ基组必须加入CP校正来减少基组重叠误差。第四章主要以硫族原子取代的picene分子为研究对象,研究杂原子取代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堆积排列方式、重组能以及载流子迁移率,揭示引起载流子迁移率差异可能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杂原子取代picene杂环分子(DNE-W)引起分子结构变化同时改变了分子在晶体中堆积形式。从分子前线轨道能级图来看,S和Se原子掺杂后,HOMO和HOMO-1轨道近乎简并,增加了空穴传输的机率。分子的间距变化,导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发生相应的变化,引起空穴转移积分变化。而杂原子取代后分子外重组能减小,不同分子掺杂导致分子重组能减小程度不同,引起了载流子迁移率的变化。
其他文献
本文使用1979-2015年欧洲长期天气预报中心所提供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通过运用滤波方法,EOF方法,
开发至目前,锦607块目前主要存在边底水内侵严重、油层动用不均匀、区块构造认识不完善、井况差、常规吞吐效果变差等问题。这次研究的出发点主要是:本油田的地质情况、已经
城市空间格局是城市的骨架,反映了城市空间的架构,与城市的经济、交通、就业、土地利用等社会生活各方面息息相关。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格局,把握城市的要素布局,有利于
由于分子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分子结构的改变对分子的成键方式,电子构型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其性质,因此,我们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分子的几何结
目的研究捕食线虫真菌的传代次数、捕食器官、空间分布等对捕食线虫真菌毒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对微生物在自然状态下毒力变化规律的了解。方法1、菌株准备:从东喜玛拉
雏菊链分子作为一类重要的机械互锁分子,因其独特的结构以及特异性,在人工分子机器及智能材料等领域里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其中具有刺激响应性质的雏菊链分子,由于其特殊的刺
高压科学是一门在极端条件下探索物质结构、性质的基础学科。在高压下,材料被压缩,其物理、化学性质将会发生明显变化同时伴随着电子结构、晶体结构方面的相变。高压科学是人
本文是在广泛的搜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工作,对黑龙江省东部虎林盆地内的七虎林河坳陷的构造演化进行了比较全面与深入的研究。内容包括七虎林河坳陷的地震资料品
与临床医用高分子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相比,医用金属材料因其优异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和卓越的抗疲劳强度而广泛应用。但常见的医用金属材料(不锈钢、钴基合金、钛和钛合金等)
有机含氮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生命体内常见的结构单元。其本身就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和生理活性,在食品、医药、农业、材料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其应用和市场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