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逐臣别诗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yangyong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唐代逐臣别诗为研究对象,通过与普通别诗的对比,分析了逐臣别诗中的回归情结及其心理和社会成因;运用计量统计的方法,对唐代初、盛、中、晚四个不同时期逐臣别诗的创作情况进行比较,剖析了社会政治因素对回归别诗创作的影响;通过个案分析和比较分析,细致考察了逐臣别诗的艺术特点,并从传播学角度指出其有别于普通别诗的独特风貌。 第一章 浅析贬谪成因,指出逐臣别诗中特有的回归情结,阐述了逐臣别诗在回归的不同层面都与普通别诗不同,而归朝情结更是逐臣别诗内容和风格的代表;简单剖析了回归心理的成因,并运用计量分析法,论述了社会政治形势对回归心理的影响。 第二章 选择张说、刘长卿和柳宗元进行个案分析,通过回归心理在他们作品中的不同表现,论述了回归别诗在内容上同中有异的特点,并进一步论证了社会政治因素在回归别诗创作中所起的作用。 第三章 在意象运用、抒情方式、遣词等三个方面对逐臣别诗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拈出“白首”、“孤舟”等逐臣别诗和普通别诗的共同意象,指出两类别诗的微妙区别,而逐臣别诗中特有的“柳”意象和“贾生”、“虞翻”等典故,则更表现出两类作品的差异;通过具体作品,分析了逐臣别诗在抒情方式及数量词、时空词运用上的独到之处。 第四章 从传播学角度指出逐臣别诗多具复杂传播的特点,其间接受传者的地位要比直接受传者重要,这一特点也影响到逐臣别诗的创作,使其在内容上和艺术上都别具特色。
其他文献
一般认为,汉语副词的句法功能单一,只能作状语,修饰谓词中心语,但因为谓词性中心语其实包含多种不同的情况,这就使得副词在句法结构中所占据的位置,即状语的位置,还有进一步细分的可
本文选取上古时期手部动作动词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的考察这些词在上古文献的使用情况,逐个做义位分析和归类。根据义位语义结构特征的不同,把上古汉语手部动作动词分成不同的类别
介绍电机钩片拉深件多工位级进模设计。首先对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确定模具结构,根据模具结构进行对模架选取,然后对相关工艺参数进行校核,最后进行模具总体结构和零部件设计
《论语》自西汉之后,为人人必读之书。读《论语》必兼读注。《论语》及其汉魏注对中国语言发展有重要影响。《论语》用语是春秋战国时期口语的重要代表,《论语》汉魏注则是汉魏
明代是私家书目编纂的繁盛时期,不仅数量大大超过了前代,而且有很多发明和创新,对于清代书目的编纂及近代目录学都有重大影响。然而,学术界对于明代私家书目的研究却不够重视,多是
朱苏进的创作一直是新时期军旅文坛上倍受关注的对象。他的作品中呈现出来的迷人的审美风貌令人过目难忘。可以说,朱苏进这种独特的创作个性是与他独特的审美化的战争观密不可
齐梁文学在南朝文学史上有其显著的特点,而该时期的文学批评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则更享有其突出的地位。齐梁史评类文献中,不仅具有史学批评自身的特点,也有突出的文学批
TMN对于一个具体网管系统的开发只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即只提供了一系列的标准和框架,而未给出具体开发和实现的方法。本文在传统软件系统开发过程的基础上,结合TMN的特点,提出了基于TMN的网管系统的开发过程,并给出了在开发过程中所需的支持工具。
女性长期以来的失语,使其处在男性话语中的“他者”地位。为了获取自我身份的认同,自英国女小说家奥斯丁以来,近两百多年,在女权主义者振臂高呼下,女性作家坚定的自我书写中,
“新谣”指“新加坡年轻人创作的歌谣”。“新谣运动”是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民间自发兴起的华语歌谣运动,萌芽于校园,而普及整个社会。这场历时超过十年的音乐运动,乃新加坡史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