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尺度上若干光学谐振现象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wenbin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益于纳米加工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快速进步,纳米光子学在过去几十年里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纳米光子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电磁波和物质在纳米尺度内相互作用的学科。这一领域的科学发现和与之相伴随的技术进步正在不断为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表面等离子体是存在于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的集体振动。对它的研究构成了纳米光子学重要的一个部分。表面等离子体能够强烈的和来自远场的入射光波相耦合,把光子能量紧约束在纳米结构的附近,从而极大的增强纳米尺度内电磁场的强度。这一优秀的特性可以被用来突破衍射极限,增强光学非线性,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等等。人们通常可以用相对于纳米结构物理几何尺寸更大的光学吸收截面来表征该结构所支持的表面等离子体。当把这些分立的结构排成周期阵列时,甚至可以完全吸收入射光波的能量。这一现象被称为光学完美吸收。控制吸收谱线的带宽,尤其是设计出超窄带的完美吸收器是这一领域努力的目标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制造出非常敏感的光学探测器,传感器等。在本论文的第一部分中,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光栅的吸收器,它的吸收峰的半高宽小于1nm。其原因是,此种光栅支持的非定域谐振模式在结构表面传播时拥有非常低的能量损耗率。大部分报道的超窄带吸收器都是利用类似的光学非定域传播模式。这导致吸收器必须要有相对于吸收波长较大的几何面积。所以,进一步的,我们提出一种方法可以理性的设计出有超窄带,同时尺寸又微小的吸收器。基本思路是利用结构支持的高阶定域谐振模式,而非一般常用的低阶基模来降低和远场的耦合。另外,我们还需要在吸收器电介质成分中掺杂增益材料来补偿金属中过大的热损耗率。我们应用这一思路设计了三种基于不同吸收机制的小尺寸超窄带光学吸收器。发现它们的相关特性都优于采用传统基模的对照结构。金属电介质壳核纳米球形结构是纳米等离子体领域中一个经典的研究对象。在本论文的第二部分,我们首先研究了如何用金属球形壳层支持的定域表面等离子体谐振来增强位于纳米颗粒中心的上转换材料的远场辐射强度。为此,我们发展了一个简单的模型来描述上转换材料的吸收和辐射过程。结合基于Mie理论的仿真计算,我们指出在不同泵浦光强下的最优结构,在同一章中,我们进一步研究了更复杂的多层纳米球形结构,它由一系列的金属和电介质壳层交替排列而成。我们揭示了此类结构中多个金属壳层支持的表面等离子体发生协同共振时引起的光学增强级联效应。它能将入射光能量聚焦在结构中心,引起中心区域极大的光场增强。我们还计算了光热效应引起的温度分布。发现即使在连续光照射的稳定状态下,由于电场强度的空间不均匀分布和不同材料壳层界面存在的界面热阻效应,温度的空间分布也是很不均匀的,中心处温度最高。最后,我们计算了主要由升温引起的结构内部压强的增大。光与纳米颗粒阵列的相互作用由于其拥有的巨大应用潜力而成为一个热门研究方向。阵列中,颗粒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所谓晶格谐振(lattice resonance)使得它对入射光的响应和单个颗粒的情况很不一样。比如,一个由极小颗粒排成的规则阵列可以完全反射入射光。最近的理论研究显示,即使把更小的二能级原子排成阵列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在本论文的最后一部分中,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入射光和三能级原子阵列的相互作用。不同于二能级原子只能和光发生弹性相互作用,我们发现,受泵浦光强调控的同一个三能级原子阵列既可以高效反射和吸收入射光,也可以变得对入射光高透,还可以对光进行放大。
其他文献
过渡金属氧化物为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过渡金属氧化物异质结因其中d电子的丰富物理性质而具备显著的可调节性。通过计算模拟,可深入解释实验现象,也可对实验尚未涉及的空间进行预测,从而优化材料的性质或功能。本文主要利用电子层级的DFT计算来研究含Ti氧化物异质结及非晶结构的磁电性质,为磁电功能材料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实验研究发现在某些绝缘态的氧化物(如LaA1O3/SrTiO3)组成的异质
关联电子材料中电子不同自由度的相互作用催生了许多重要的物理发现,如高温超导、庞磁阻、多铁现象等。目前这类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含有3d电子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中,如铜氧化合物高温超导体和铁基超导体中的超导主要源于铜和铁元素的3d电子。对于拥有4d、4f、5d等更高轨道电子的材料,其电子局域化程度降低,往往表现出巡游/局域的双重性质,而其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却增强,这两者的相互作用可呈现出更加丰富的物理性质
为了对1株从鸡场分离到的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及致病性研究。用MG的16S rRNA引物对山东省莱西市某鸡场疑似MG感染的气囊病料进行了PCR鉴定,结果可扩增到特异性条带。通过病原分离培养、16S rRNA基因测序比对获得MG分离株,命名为SDMg01株;低倍显微镜观察到,菌落呈典型的“荷包蛋”状;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株能发酵葡萄糖
为调查中国奶牛养殖地区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的流行情况,从2013—2019年,在中国6个奶牛养殖区域集约化牧场,通过随机采样收集犊牛鼻拭子1 878份,对样品进行M.bovis分离鉴定,并分析M.bovis阳性率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以及犊牛日龄与M.bovis阳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空间上,中国不同奶牛养殖地区,M.bovis阳性率是不同的。其中西北区(38.7%)高于华
不同材料间的界面对器件的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光伏电池,晶体管等器件性能无不与材料的界面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材料的界面性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由于有机小分子具有模块化组装,柔性等特点,近年来正备受关注,但是由于有机分子与金属(半导体)间的界面行为与传统半导体界面存在差异,从而需要进一步研究其界面行为。文章首先讨论了相关的界面问题,介绍了有机小分子-金属界面和有机小分子-半导体界面性质,其次总结了影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凝聚态物理、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科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实验技术的进展,在人工固态器件中,如超导电路系统,离子阱系统,冷原子系统,可以实现光和物质的超强耦合,甚至是深强耦合。描述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最基本模型是量子Rabi模型及其推广形式。光和物质相互作用耦合的加强,以及人工器件的可调性,都会引起传统的物理图像的修正和新奇物理现象的涌现,如丰富的量子相及其相变,量子演化等
光学模拟计算是通过光学的手段实现科学运算。由于其运算速度快,损耗小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近些年来,光学模拟计算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器件的尺寸变得越来越小。传统的光学计算器件需要用到宏观尺寸量级的棱镜和滤波器,然而最近已把器件涉及到了亚波长量级。另一方面,器件制造比以往更加简单。这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也增强了器件工作的稳定性。本论文主要讨论光学模拟
近年来,NbFeSb基半赫斯勒(half-Heusler)化合物以其优异的热电性能、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在中高温发电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优势。特别是P型NbFeSb合金的热电优值已经超过了 1.5。然而,从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角度考虑,制备NbFeSb基半赫斯勒热电器件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Hf作为P型掺剂价格过高,增加了器件成本;N型(V,Nb)FeSb基合金的热电优值太低,无法与P
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是粒子物理学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相互作用的又一次成功。然而,也有一些反常实验结果显示标准模型并不是完整描述所有自然现象的终极理论。在精细检验标准模型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使用对撞机实验寻找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存在的证据。在本文中,我们研究新物理模型的对撞机唯象学和对应的寻找策略。我们首先研究在TeV能标上的中微子质量模型。在一类引入额外轻子的反跷跷板模型中,额外轻子衰变行为与标准模型W和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