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视角下的城市滨河绿地更新设计研究 ——以天津中心城区二级河道沿线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ef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积累了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能源需求猛增以及社会与公共资源短缺等问题,“三低”(即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和“三高”(即高效能、高效益、高效率)成为新型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天津市中心城区河道密集,水网众多,城市滨河绿地在提高城市自然碳汇、减少城市总体能耗、高效利用城市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今天津市中心城区二级河道滨河绿地原有建设已经无法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生活与生态需求,亟待以低碳理念及手法进行改造,以期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鉴于城市滨河绿地低碳更新设计无系统的指导框架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同时为了发掘天津中心城区二级河道滨河绿地面临的低碳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更新设计策略,本研究首先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提出系统的城市滨河绿地低碳更新设计框架;其次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出滨河绿地低碳现状评价指标体系,从植物固碳、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利用等4项指标共15个具体因子展开评价;随后依据河道两侧腹地的功能及绿地自身特征等将天津中心城区二级河道滨河绿地分为公共活动型、生活服务型、生态景观型三种类型,分别确定其低碳现状评价体系权重并针对性地展开具体评价与分析总结。基于上述基础研究与评价结果,发现天津市中心城区二级河道三种类型的滨河绿地一方面存在共同的问题,例如乡土植物应用比例低、无系统的雨水回收利用措施等,另一方面因类型特征不同而存在不同的问题,例如公共活动型滨河绿地面临缺乏高大乔木的问题、生活服务型滨河绿地面临场地设施老旧的问题、生态景观型滨河绿地面临群落层次单一的问题等。总结三种滨河绿地类型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与特性问题后,继而得出普适性策略与针对性策略。本研究的最后选取卫津河沿线一段典型的滨河绿地,基于前文提出的城市滨河绿地低碳更新设计指导框架,同时应用上文提出的各项低碳更新设计策略展开设计实践,以论证本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天津市建设更加绿色、生态、优美的滨河绿地提供参考和指引。
其他文献
开展制冷站系统、子系统和设备的分级能效评价,可以发现系统能效薄弱环节,提高制冷站能效。然而,细致评价需要每台设备能耗数据。在实践中,多数制冷站能耗监测平台仅能提供部分点位运行数据,如制冷站总能耗,部分点位的温度,流量和压力,无法支撑系统分级能效评价。本文提出了一种制冷站能耗模型校准及能效评价方法,其实现过程分为四步。首先,需要收集制冷站的运行数据并进行预处理。然后,以制冷站逐时仿真总能耗与实测总能
城市综合公园路径空间作为市民日常通行、休闲锻炼、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是公园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划分功能、组织流线,引导交通,丰富景观序列等方面承担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多聚焦于功能布局、形态特征、导向标识等方面,较少考虑使用者行为规律,路网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人群拥挤、尽端路增多,影响使用者游憩体验,降低路网使用率。且近年来,基于使用者行为角度的空间环境特征因子的定量化研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对以公园
当前以无障碍环境建设为主要目标的人居环境与公共服务发展等方面尚不完备,政府及各省市残联机关大力发展无障碍建设,2018年1072个地市开展无障碍建设共2929次。我国残疾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39%,肢障人群达到2472万人,占残疾人总数29%,其主要活动范围为各省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及特殊教育学校等残疾人服务机构。肢障人群行为及需求的基础研究不足,导致建筑外部空间无障碍化设计环节薄弱,无障碍设施变为
公共性是中国传统乡村外部空间的核心属性,它是由被血缘和地缘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村民的公共性质所决定的,村落外部空间公共性的水平关乎民众团结和未来乡村空间发展。在大多数的研究者眼中,村落空间始终是中国特色物质空间营造的一块瑰宝。村落丰富的空间肌理以及村民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村落空间特色。在对村落外部空间更新改造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维护原有乡村肌理及社会结构的同时,也需要用公共性的视角对村
快速城市化进程下的城市环境正在面临严重的“雨洪”危机,既有校园作为城市建成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密度高、容积率低、绿化率低、可置换面积有限、地下管网复杂的特点,更使其成为雨洪问题的“重灾区”。暴雨条件下,雨水无法正常下渗、也无法通过管网及时排走,硬质地面形成大量地表径流造成积水与内涝,给师生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本研究旨在将海绵城市理念引入校园,针对既有校园搭建雨洪管理体系构建理论研
人类活动排放大量CO2,城市快速发展使得建筑垃圾剧增,如何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充分利用资源,缓解气候变化,引发着人们的广泛讨论。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功能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建筑垃圾条件下,利用植物营造景观,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建筑垃圾所产生的污染,还为植物固碳提供了更多的场所。本文以天津市南翠屏公园为研究区域,其为建筑垃圾覆土建成的公园。首先,通过对公园现状的全面调查确定调研样地
随着国家社会对于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的不断重视,我国各省市均已全面开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目前全国已有超过一万个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但是获得运行标识的项目却不足百分之十。绿色建筑技术的使用情况常常影响着绿色建筑整体性能表现,而目前的问题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技术的要求不太可能做到非常细致和全面,对于技术是否真正的适宜于特定的项目还缺乏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色建筑向着高性能发展。尤其是绿色
随着现代城市建筑的密集化,建筑空调系统的控制与能耗问题逐渐显现,其中设计预期的水泵输送能耗约占空调总能耗的20%,而实际运行数据显示,水泵输送能耗却占空调总能耗的25~30%,是目前节能的重点之一。对既有建筑的空调水系统而言,水泵变频运行是目前主要的节能运行方式,但是在节能显著的末端压差控制过程中,随着不同末端对流量需求的变化,系统中的最不利用户可能发生“漂移”现象,此时若仍采用该种控制方式可能会
随着用地饱和,城市绿地的复合空间设计备受关注。老年人与儿童对城市绿地的高使用率和老看护幼的社会现象为老幼人群绿地活动空间的复合创造了契机。目前有关老幼户外活动空间复合的研究已受到风景园林领域的关注,但大多侧重单方面的适老化空间或儿童友好空间设计,对空间复合的研究多停留在宏观与中观尺度的概念提出与原则建议层面。社区及周边绿地由于其就近服务居民的特殊属性,老幼活动频繁,在微观层面对此类绿地进行老幼活动
暖通空调系统的平稳运行对维持建筑热湿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类故障,尤其是发生于冷水机组中的故障,不仅会导致暖通空调系统对室内环境的控制能力下降、徒增能耗,还会缩短设备的寿命甚至造成高昂的损失。冷水机组是暖通空调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目前已有众多致力于冷水机组的故障诊断的研究模型,但它们往往存在着建模参数选取主观、使用范围较窄以及无法提前预测故障等不足。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