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kbp51基因在心脏发育和心脏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分子机制的探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07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心脏纤维化是以心脏间质细胞外基质蛋白积累为特点,造成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是许多心脏病理生理变化的前提条件。糖皮质激素(GC)是一类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甾体激素,不但可以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GR)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代谢,而且糖皮质激素在心血管系统的平衡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作为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共伴侣蛋白,FKBP51蛋白参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过程,因此敲除Fkbp51可能对心脏发育和心脏纤维化的发生产生影响。本论文通过建立Fkbp51基因敲除小鼠心脏纤维化模型,探究FKBP51在心脏发育及心脏纤维化中的作用,为探究心脏发育和研制抗心脏纤维化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实验室已有的Fkbp51基因敲除(KO)小鼠,通过建立心脏纤维化模型,分析Fkbp51基因在心脏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1)小鼠的心脏纤维化模型建立:将实验小鼠分为四组(每组五只),分别为皮下种植缓释泵缓慢释放生理盐水的野生型小鼠(WT-control)、释放生理盐水的Fkbp51基因敲除小鼠(KO-control)、释放异丙肾上腺素(ISO)的野生型小鼠(WT-ISO)、释放异丙肾上腺素的Fkbp51基因敲除小鼠(KO-ISO),持续三周;2)心脏超声与心电功能检测:对以上实验组中小鼠麻醉后,进行超声与心电功能检测;3)心脏表观病理分析: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实验小鼠心脏重量,使用相机对实验小鼠心脏进行拍照并观察其大小和形态;对各实验组小鼠心脏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并切片,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探究WT和KO小鼠心脏组织病理学变化;4)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心脏纤维化相关基因mRNA水平上的变化;5)利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技术检测心脏纤维化相关基因蛋白水平上的变化;6)血清指标检测。对四组小鼠的血清进行心脏纤维化相关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验证;7)利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1中四组小鼠)心脏组织中纤维化标志性蛋白、TGF-β通路相关蛋白、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1)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证明成功构建了 WT心脏纤维化动物模型,而Fkbp51KO小鼠并无明显纤维化出现。2)通过超声与心电检测,显示Fkbp51基因敲除后,Fkbp51 KO小鼠主波电压平均水平显著高于WT小鼠且心率显著减慢,表明KO小鼠可能存在房室传导阻滞,且KO小鼠心室肌厚度大于WT小鼠心室肌厚度,心脏发育异常。ISO处理后,超声结果显示,WT小鼠的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均降低,心功能显著降低;而KO小鼠并无显著性变化,心功能相对稳定。心电结果显示WT主波明显变深变高,KO主波变高趋势不如WT明显且心率明显加快,传导也加快,收缩力增强。3)通过对心脏表观进行观察发现:ISO处理组中,WT小鼠心脏明显变大、变重,而Fkbp51 KO心脏无明显改变。4)心脏病理学分析发现,ISO处理后,WT小鼠心脏出现明显肥大,心脏壁变薄,出现大量纤维化;而Fkbp51基因敲除小鼠并未出现纤维化,且心脏壁无明显改变。5)通过Real-time PCR检测,发现ISO处理后Fkbp51基因显著增加;Collagen Ⅰ和AngⅡ在Fkbp51基因敲除小鼠中的表达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异丙肾上腺素处理后WT小鼠出现显著性升高,而KO小鼠无明显改变;与心脏纤维化Marker相关的细胞因子TGF-β以及TGF-βR Ⅰ、TGF-βRⅡ也出现此趋势。6)免疫荧光实验,对Collagen Ⅰ蛋白进行验证,发现其在Fkbp51基因敲除小鼠心脏中的表达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免疫组化实验,对α-SMA和TIMP1等纤维化标志蛋白进行验证,发现在Fkbp51基因敲除小鼠中的表达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7)血清指标检验发现,ISO处理后纤维化标志分子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血管紧张素Ⅱ和小鼠L—乳酸脱氢酶、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和小鼠γ干扰素出现显著性改变,而KO小鼠无明显改变。8)免疫印迹实验发现:未经处理时,KO小鼠α-SMA蛋白、P-STAT3蛋白和mTOR蛋白表达增加,异丙肾上腺素处理后WT小鼠FKBP51蛋白表达增加,且CollagenⅠ蛋白和GR蛋白表达也增加。此外KO小鼠比WT小鼠Smad蛋白表达增加,说明TGF-β通路与此过程存在密切相关,此外异丙肾上腺素处理前后,KO小鼠mTOR相关蛋白表达增加,说明mTOR蛋白与此过程密切相关。[结论]FKBP51蛋白通过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参与糖皮质激素信号传导,通过TGF-β信号通路和mTOR信号通路调控小鼠心脏发育和由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心脏纤维化的发生。目的通过分析野生型小鼠(WT)和Fkbp51基因敲除(KO)小鼠分别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处理和心脏左前降支结扎两种方法构建心脏纤维化模型前后心脏mRNA表达系谱的变化,研究Fkbp51基因在心脏发育和心脏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异丙肾上腺素处理和心脏左前降支结扎两种方法构建的纤维化模型小鼠的心脏进行mRNA表达谱测序,将测序的数据用DEGseq进行差异分析,限定差异条件后筛选出各组小鼠心脏的差异基因,通过测序数据各组间比较得到组间的基因火山图,进一步探索组间差别并做出各组的热图,之后利用在线工具DAVID对差异基因进行GO本体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并利用Genecards对基因进行注释。结果(1)Fkbp51的缺失主要导致与核糖体相关的合成与降解,通过特异性的核糖体的功能变化引起心脏的发育损伤。(2)异丙肾上腺素处理后,WT小鼠呈现出纤维化,而KO小鼠无明显纤维化。WT小鼠处理后PI3K-Akt信号通路出现明显改变,而KO小鼠存在明显改变的是核糖体。(3)左前降支结扎后,WT和KO小鼠两组均存在纤维化,但KO小鼠会有比较高的死亡率。WT小鼠处理后主要影响酶活性剂代谢,KO小鼠主要影响酶活性和离子活性,并一定程度上影响感染相关的通路。(4)KO组ISO处理后,存在显著性改变的依然是核糖体,与Fkbp51基因敲除后的变化一致,这可能是基因敲除后影响心脏发育及ISO处理后抗纤维化的原因。(5)LAD处理后,WT和KO小鼠相比,改变的主要是酶的活性变化,但KO小鼠存在较高的死亡率,可能是由于氧化还原酶的变化及相关疾病的易感性。结论本研究通过对Fkbp51KO与WT小鼠的心脏异丙肾上腺素和左前降支结扎两种方法构建心脏纤维化后的RNAseq数据进行分析,发现Fkbp51基因在心脏发育和心脏纤维化中的作用是一个多基因、多途径、多信号通路相互作用的过程,为下一步深入研究Fkbp51基因在心脏发育和心脏纤维化中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进一步为Fkbp51在心脏疾病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做出理论铺垫。
其他文献
在工程实践中发现,泄水陡坡后消力池设计中,消力池尺寸的合适与否,往往需要物理模型实验验证,比较费时费力。通过采用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运用不同的数学计算模型,对不同消力
经营风险的管理水平,一直是制约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如何加强自身风险管理和控制成为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旨在研究和分析目前的监管机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防控措施,借此为商业银行防范经营风险提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在目前互联互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商业银行加强经营风险的防控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以L银行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其经营风险管理策略为研究重点
目的:设计一套野战医疗队抽组管理信息系统,对所有抽组目标的管理更为优化。方法:利用SQL Anywhere 9建立管理目标的数据库与数据表,采用Power Builder编程编制操作界面,对所有
以概化的梯形断面河道为例,采用MIKE21FM二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就河道内只有圆形桥墩和河道内设置桥墩与引道两种情况下,对比分析桥前壅水分布的不同,分析引道对跨河桥梁桥前壅
10月27日上午,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赵蓉英教授作了题为“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的学术报告。
电致化学发光(ECL)技术因具有背景信号低、响应灵敏、仪器操作简单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目前已发展成为一种高灵敏、良好选择性的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食品分析、环境检测及生物研
目的:探讨事务日志及其解析在医院信息安全中的应用,维护数据安全、防止数据丢失、处理数据异常。方法:介绍事物日志在日志备份及数据库恢复2个方面的应用,分析日志解析在医院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其生态安全问题已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博斯腾湖的流域特点与实际情况,并基于DPSI模型建立起由4个方案、9个要素、43个指标所组成的博斯
为找出h指数评价独立一致与否的情形,首先借助数学推导,验证得到有三种情况不会引发h指数不独立一致的问题。然后引人坐标系,将其余的情形划分到坐标系中的五个区域中,并用枚举法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给大家报告的题目是《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评价的模型与方法研究》。首先我们回忆中国科学院评价理念的变化,从1993开始进行的评价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9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