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可吸入颗粒物迁移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fox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已成为大气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并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了解可吸入颗粒物在燃烧过程中的生成和长大过程的机理是在燃烧过程中控制颗粒物生成的前提,而其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可吸入颗粒物的迁徙过程的动力学分析。其中,颗粒冷凝,颗粒之间的无规则的布朗碰撞凝并以及粗细颗粒之间的捕集作用过程对颗粒的粒径分布变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这些过程的模拟及预报目前是气溶胶动力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总结了有关颗粒冷凝,颗粒布朗凝并碰撞以及粗细颗粒捕集作用的研究进展和相关数学模型,算法的基础上,对颗粒的初始分布作出一个合理的正态对数分布的假设,运用矩方法(Moment Method)对多分散系统颗粒的单独冷凝过程,布朗凝并过程,粗细颗粒的捕集作用的过程以及它们共同作用的过程在不同的初始条件下进行了模拟。所得到的结果与文献中的解析解相吻合。在单分散系统中,布朗碰撞凝并与冷凝过程的模拟结果都显现出了很明显的自保持特性; 而且初始的宽粒径分布会显著改变凝并初期的凝并速率和生成粒子的平均直径,最终生成的粒子尺寸仍是宽分布的,但达到自保持。因此建立煤燃烧颗粒排放的模型时,有必要考虑颗粒的宽分布及非自保持特性,但对于烟道中的颗粒物迁移,不妨假定达到自保持。对于典型的双峰分布的多分散系统,模拟结果表明:粗颗粒对细颗粒的捕集作用对细颗粒的数密度、平均粒径、分散度等都有显著影响; 而且随细颗粒比例的增大,颗粒数密度的衰减速率显著增大,由此可以推断初始矿物蒸发量/初始细颗粒浓度对最终排放的细颗粒浓度的影响很小; 初始的细颗粒初始分散性的增大会令捕集过程的的发生频率大大降低。对不同粗颗粒的平均粒径对捕集过程的影响的比较计算表明,粗颗粒粒径是影响捕集作用效果的决定性参数:在相同的质量负荷下,粗颗粒粒径越大,对细粒的捕集作用越好。在单独考虑了捕集过程在不同的细颗粒分散性下对颗粒最终分布的影响时,发现除了颗粒数的衰减外,其余参数并未表现出强烈的自保持特性,由此可见,如果要考虑颗粒生长以及分散性的变化,布朗碰撞
其他文献
数学包含许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如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搭配等.小学生难以直观地理解抽象知识,而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则能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上应注意培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音乐元素的使用能够有效调动语文课堂的氛围,为课堂教学增添不一样的色彩,也能够有效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语言文字和华美音符之间的融
针对初中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缺失的问题,文章探讨并提出了四条改进建议:一是借助教材助读系统,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二是从标题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明确说明对
名著阅读是初中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初中生不读名著或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导致阅读效果不佳的问题颇为突出.文章针对初中生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精读
为改善传统科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将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文章结合几个教学片段的分析,针对新课改大背景下如何将网络信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交际与思维交融的窗户,能够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逻辑思维体系,不仅让学生在课堂“有话说”,而且能够“说好话”.教
互联网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互联网+教育”成为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抓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要注重探索与移动终端技术有效融合的小学英语教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2009年1月,由本社编辑出版的《荆州盆景》画册举行首发式,这是杂志社服务业界,开展多元化经营的一次有益尝试。9月,杂志社参加并全方位报道第二届中国唐风盆景展;10月,杂志社
在新课改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服务.基于此,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探索新课改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开展竞赛教学,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