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群血蜱Hc-23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rth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嗜群血蜱(Haemaphysalis concinna)为动物体表的专性吸血昆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目前已在我国10多个省区的多种动物体上发现该蜱。嗜群血蜱叮咬并吸食宿主大量血液,引起宿主局部皮肤肿胀、发炎、骚痒和溃疡等。此外,该蜱还可传播多种病原体,是严重危害我国畜牧业的重要蜱种之一。蜱病的防治目前仍以药物为主,但灭蜱药物的长期使用易导致抗药虫株的出现,尤其是存在药物在畜产品中的残留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防治方法。目前,抗蜱免疫被认为是控制蜱与蜱传播疾病最有潜力的方法之一,但在国内外尚无关于嗜群血蜱保护性抗原基因及抗蜱疫苗的研究报道。为此,本研究开展了嗜群血蜱保护性抗原基因(Hc-23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同时分析了该基因的免疫原性,为抗嗜群血蜱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果如下:1、参考已报道的长角血蜱中国株和日本株保护性抗原基因P27/30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用该引物对实验室饲养的嗜群血蜱饥饿成蜱的总RNA进行RT-PCR扩增,得到631 bp的目的片段。经DNAStar软件分析发现,631 bp的片段中包含一个长度为60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并将此片段命名为Hc-23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FJ425897)。对Hc-23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Hc-23基因共编码201个氨基酸,该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23.386 kDa,等电点理论值为9.77,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同源性分析表明,嗜群血蜱Hc-23基因与中国株长角血蜱肌钙蛋白基因P27/30同源性高达99.83%,仅在第300位碱基处发生了c-t颠换;与日本株长角血蜱肌钙蛋白基因P27/30同源性高达99.67%,分别在第183位碱基处发生了a-g颠换和第300位碱基处发生了c-t颠换;与镰形扇头蜱肌钙蛋白Ⅰ基因同源性为88.06%。2、根据获得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原核表达引物,以pMD18-T-Hc-23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最后亚克隆入pET-32a(+)表达载体。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a-Hc-23)转化表达宿主菌BL21(DE3)进行原核表达,同时对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pET32a-Hc-23表达的最佳条件为37℃、1mmol╱L的IPTG诱导4 h,融合表达蛋白的分子量约为43 kDa,并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免疫印迹分析发现,空载体菌表达产物不能被兔抗嗜群血蜱阳性血清所识别,而重组载体菌表达产物则可被兔抗嗜群血蜱阳性血清所识别。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APEC)引起的以气囊炎、关节滑膜炎、输卵管炎和腹膜炎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常与其
形成于宋代的文人画,实质是一种全新的艺术生命境界,它为文人提供一处心灵的寓所。文人画的出现是中国文人诗意的栖居,是对艺术世界的自觉追求,也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回避和超
期刊
期刊
期刊
近年来,在蛋鸡群中出现一种以产蛋率下降,病鸡腹部下垂、触之有波动感,着地行走如企鹅状为特征的鸡病。剖检变化主要表现为输卵管炎、不同程度的输卵管囊肿及卵黄性腹膜炎[1]
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股权变换,成都国腾从最初的国有企业变为民营企业集团,何燕也藉此荣登《福布斯》富豪榜,而对于她涉嫌侵占巨额国有资产的指控与调查也随之而来 After a
沙门氏菌是条件性细胞内寄生菌,分类上属于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能引起人和动物的伤寒、副伤寒和急性胃肠炎等多种疾病。沙门氏菌也是世界上引起食物中毒最多的病原菌,在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