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疑罪从无原则的立法完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疑罪从无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采取的刑事疑案处理原则。疑罪从无是重视人权保障的必然选择,同时也包含着这样一种利益权衡:疑罪从无,可能会放纵犯罪分子,但却能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疑罪从有,非但不能确保惩罚真正的犯罪分子,反而可能冤枉无辜。从维护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安全角度来看,犯罪本身已对社会秩序造成了破坏,如果再对疑案的被告人定罪,一旦冤枉无辜,便是对法律秩序的再次破坏。由于这种破坏是代表公平正义的司法机关对司法权的不当行使造成的,其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副作用要远远大于仅仅因为放纵了可能的犯罪分子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因此,疑罪从无不仅是对被追诉者人权的特殊保障,也是对每个可能涉讼的公民人权的普遍保障。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疑罪从无的研究是散乱的。通常在论及无罪推定原则时,将疑罪从无作为其内容之一进行简单的阐述,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比较单一。鉴于上述原因,本文运用历史的和比较的方法对疑罪从无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期对我国刑事诉讼的理论和实践有所裨益。这正是本文写作目的之所在。本文首先分析了何为疑罪,简要阐述了疑罪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对中外疑罪处理方法之历史轨迹的介绍,得出疑罪从无是人类社会诉讼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的结论。接着详细阐述了疑罪从无的主要理论基础,包括自然法思想、人权保障理论、程序主体理论、无罪推定原则,这些理论为疑罪从无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接着又着重介绍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各国疑罪从无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并分析了两大法系疑罪从无处理的法律效力,对我国疑罪从无的立法和实践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然后阐述了疑罪从无在我国艰难适用的现状,分析了疑罪从无在我国适用的思想障碍、立法障碍以及司法障碍。提出问题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本文最后针对我国疑罪从无适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完善构想:以权利观念和程序正义观念取代落后的传统司法观念;对我国疑罪从无有关立法进行完善;以法官独立审判保障疑罪从无的贯彻。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以及中国经济发展逐步嵌入到全球经济与生产体系,中国的大型国有产业如钢铁、汽车、石油、电信、电力等关系到国家财政及国
生态移民,是为了改善生态恶化地区环境状况,以及提高该地区民众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而进行的人口迁移。由于人们的滥采偷猎等活动加剧了三江源区生态的退化,为保护和修复这里的特
本文旨在典籍翻译、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符号学语言学理论三个学科的跨越中找到一个契合,以中国古典茶诗的英译为切入点,建筑一个由计算机辅助实现汉语诗符跨语际转换的理论框架
本文以互文性理论和模因论为依托,以互文分析、相似度计算及语料库统计为支持,以《续茶经》(清)及其前期互文母本《茶经》(唐)为研究个案,剖析总结了茶典籍文本的互文形式特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电网建设步伐加快,高压输电线路和设备大大增加。由各种各样的高压输电线路及设备所产生的工频电磁场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它
1997刑法典突出对国防利益、军事利益的保护,将危害国防利益罪及军人违法职责罪纳入刑法典中。军人违反职责罪的这一立法角色转变可谓有得有失,众家莫衷一是。1997刑法的这一
质量和效益问题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没有质量和效益的教育是没有存在价值的。教育质量的好坏和效益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教育自身改革的成败,更关系到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正>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同样取得了显著成绩。电影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最为活跃、最受群众欢迎的文化娱乐形式之一,为丰富广大农
摘要: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信息量的增加以及人们行动的多样化,一些负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信息过多导致模糊和混乱,表达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交流的障碍和理解错误等,在这种环境下
本文选择鲁西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将济阳坳陷和鲁西隆起内部的伸展构造融为一体,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岩心观察等方法研究鲁西地区伸展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时间上的演化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