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充分认识其必要性、把握其规律性、体现原则性的基础上去探究大学生荣辱观形成的特有路径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进而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机制与保障,确保荣辱观教育最终目标的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既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既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又是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要求。荣辱观形成和发展规律、荣辱观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以及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必须遵循的三大规律。同时,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性的实现还应坚持“六个统一”,即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及时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统一性与差别性相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系统性与要素性相统一。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和牢固树立,是道德接受的“知”、“情”、“意”、“信”、“行”五要素的有机统一。即是要从强化认知、提升情感、坚定信念、磨炼意志、注重养成等环节入手,使大学生真正实现明荣知耻、好荣恶耻、趋荣避耻、扬荣抑耻、践荣弃耻的统一。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心理疏导,体现人文关怀,要综合运用倡导与禁堵两手抓、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抓两头带中间”与“抓中间促两头”相结合、有意识教育与无意识教育相结合、小环境与大环境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必须落实到各种相应机制与保障的建立和完善上。一是要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工作机制;二是要从高校德育创新、课堂教育主渠道、实践育人等环节出发,建立健全教育机制;三是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道德接受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四是要充分发挥先进人物、道德典型的榜样作用,建立健全示范机制;五是要与法制教育、纪律制度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及监督评价体系建设相结合,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最后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环境育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