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性瘫痪脑结构与临床对照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MRI在小儿脑性瘫痪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43例脑瘫患儿的临床和MRI资料,回顾性分析脑性瘫痪(CP)患儿磁共振表现与脑瘫类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及出生胎龄的关系。结果MRI表现为室周白质损伤(PWMI)52例,弥漫性脑损伤31例,脑发育异常19例,局灶性脑血管意外11例,正常24例,无法分类性病变6例。不同类型MRI表现的GMFCS分布不同(2=87.974,P=0.000, Fisher精确检验)。PWMI的患儿中,早产儿多见,且主要为双瘫及偏瘫,GMFCS分级为Ⅰ~Ⅲ级多见。弥漫性脑损伤中,四肢瘫及不随意运动型常见,GMFCS分级多为Ⅳ~Ⅴ级较多。脑发育异常及局灶性脑血管意外足月儿多见,GMFCS分级显示为前者重度障碍多见,后者轻度障碍多见。结论脑性瘫痪患儿MRI表现与脑瘫类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出生胎龄有密切关系,对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技术,分析CP患儿运动功能与全脑灰质容积的关系。方法对40例CP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和全脑3D结构像扫描。采用VBM5对全脑容积进行分割,获得脑灰质、脑白质、脑脊液容积。运用SPM5和SPSS13.0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GMFCSⅠ~Ⅱ级与Ⅲ~Ⅴ级相比灰质总容积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t=0.237,P=0.814),灰质容积与GMFCS分级呈负相关性的脑区有:左侧眶部额中回(BA10/11)、左内侧额上回(BA9)、双侧海马旁回(BA27)、双侧岛叶、双侧舌回(BA18)、双侧小脑半球、左尾状核、右侧颞中回、左侧后扣带回、右侧枕中回。GMFCSⅢ~Ⅴ级患儿比GMFCSⅠ~Ⅱ级脑灰质容积减少的脑区主要有左侧眶部额中回(BA10/11)、左内侧额上回(BA9)、双侧海马及海马旁回(BA27)、左侧尾状核、右侧颞中回、右侧颞上回、前扣带回、双侧岛叶、左侧舌回、双侧小脑;灰质体积增加的脑区左侧颞中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灰质体积与GMFCS分级呈正相关性脑区主要有:左侧颞中回(BA21)、左侧颞下回(BA20)、双侧丘脑及豆状苍白球、左侧缘上回(BA40)、双侧楔前叶(BA7)、右侧枕上/中回(BA19)。结论随着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加重,CP患儿部分脑区灰质容积减少。减少的脑区不仅局限于与运动功能直接相关的初级运动皮层、小脑、基底神经节;还包括前额叶皮层、扣带回、颞叶、枕叶等与情绪、记忆、学习相关的脑区,同时可能存在脑注意网络、默认网络等静息态脑网络功能的异常。随运动功能障碍加重,部分脑区灰质容积增加,可能与脑可塑性有关。
其他文献
以像点位移的概念阐述了光学投影式轮廓测量法的原理和关键任务, 详细分析了从相位到像点位移和从像点位移到高度的两项不可忽略的误差源, 并给出了误差补偿方法.数值仿真和
目的: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浙江温州地区不同动物源(包括鱼、牛、兔、鸡、鸭、鹅)和周围环境(包括土壤、池水、养殖场排出的污水)来源的细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性,了解氟苯尼考抗性基
目的:毛囊膨大部的黑色素干细胞受外界多种损伤诱导激活,从而分化形成成熟的黑色素细胞,促进毛发和皮肤黑色素化。然而,目前对毛囊黑色素干细胞应答外界损伤的分子机制依旧不清楚
本文分析采场上覆岩层运动发展的特点,以及支护参数与岩梁稳定状态间的力学关系,溶合砌体梁学说发展了传递岩梁学派,阐述了影响采场矿压显现的岩层范围和控制设计的基本要求,
目的:  在近视发生发展过程中,巩膜厚度变薄以及后极部局部扩张是其特征性改变,而这些改变与胶原纤维直径变细等细胞外基质变化密切相关,但其发生的具体机制不明。本实验室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