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加大对非洲地区的援助力度,中国对非援助对非洲受援国以及中国本国的具体影响也受到了国内外更多的关注。对于中国对非援助,国内外都存在着一些质疑。中国国内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对非援助是在浪费中国国内有限的资源,对中国本身没有任何的益处。国外的一些学者和媒体则是认为中国对非援助不仅不能帮助非洲受援国发展,反而对于非洲受援国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这些负面的言论误导了世界各国民众对中国对外援助的理解,不利于中国在国际上争取合法利益,也因此可能给中国对非援助造成来自中国国内层面、国际层面和非洲国家内部层面的各种阻碍。因此,对中国对非援助的经济和社会效应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中国对非援助具体效果的理解,也有助于驳斥时下流行的关于中国对非援助恶化了受援国经济发展的观点。本文从2000-2013年的“AidData中国对非洲国家援助数据”获取中国对非援助的相关情况,“BACI双边贸易数据”获取非洲受援国和中国的出口数据并计算非洲受援国和中国的产品出口复杂度,“世界发展指数(WDI)数据库”获取非洲国家的经济社会情况,控制了非洲各受援国的教育支出份额、健康支出比例、非洲国家的技术研发投入等变量的影响。然后从受援国和援助国两个角度,分别实证检验了中国对非援助对非洲受援国出口结构的影响以及中国对非援助对中国本国出口结构的影响。进一步,为了验证实证检验结果的可信度,本文对实证检验的结果通过替换出口复杂度的计算方法、区分产品类型、区分援助类型等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验证了本文实证结果的准确性。接着,本文还对中国对非援助对非洲受援国出口结构的影响以及中国对非援助对中国本国出口结构的影响这两部分的实证检验结果分别使用工具变量的方法进行了内生性检验,解决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最后,本文还通过构建类似于部分中介效应的模型对中国对非援助对非洲受援国出口结构的影响以及中国对非援助对中国本国出口结构的影响的传递机制进行了检验。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援助会使得非洲受援国和中国本国都会增加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宜的产品的出口比重,减少与其发展水平相脱节的产品的出口比重。因此,中国对非援助有利于非洲受援国和中国本国的出口结构朝着更加适宜其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方向调整,有利于促进非洲受援国和中国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的研究可以证明中国的对非援助确实可以促进中非之间的贸易互惠,很好的反驳了国内一些人认为的“中国援助浪费论”以及国际上一些媒体和学者认为的“中国对非援助具有掠夺性”、“中国对非援助不利于受援国经济发展”之类的负面观点。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中国对非援助与中非贸易互惠的关系提供实证支撑,对于辨明中国对非援助对非洲受援国和中国本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说明了中国的对外援助既有利于促进受援国经济的发展,也对中国本国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中国的对外援助有利于实现中非合作共赢,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同时也体现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