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和饱和条件下热损伤大理岩静动态特性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engzhangchi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深部岩石工程中,岩石因温度(地热、人工)变化和卸荷作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损伤后孔隙流体含量的变化会对岩石力学性质造成不可忽略的影响。所以基于水存在条件下损伤岩石物理力学特性的探究是保证岩石工程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北京房山大理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度损伤,进行了温度处理后岩石的CT扫描实验,提出了衡量温度损伤效应的岩石等效孔隙概念;进行了不同含水状态下的热损伤大理岩动静态力学试验,分析了损伤温度以及不同含水条件对大理岩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对破坏后的大理岩进行扫描,对裂纹分布规律进行直观化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CT扫描和声波检测手段对温度损伤前后的北京房山大理岩进行损伤探测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大理岩平均纵波波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损伤大理岩CT值的最大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CT值的最小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损伤大理岩的内部微裂纹表现为温度荷载作用使得部分区域闭合,部分区域张开。(2)温度处理后大理岩内部并无明显裂纹,因此提出利用大理岩内部的相对暗色区域(即等效空隙)的变化作为其温度损伤的衡量标准,并将该部分进行提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不断升高,等效孔隙体积和等效孔隙率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这和大理岩纵波波速所得变化规律一致。(3)单轴静态试验中,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大理岩的塑性逐渐增强,岩石的单轴压缩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弹性模量减小,轴向和径向应变增大、泊松比先减小后增大。当损伤大理岩处于饱水状态时,岩石的单轴压缩强度降低,轴向应变减小,径向应变增加,弹性模量差异不明显,泊松比增大且随温度变化的波动性减小。破坏模式也由单一破坏向复合破坏转变。(4)损伤大理岩的动态压缩强度随着加载率的增加都呈现明显的率相关性(随着加载率的增加而增加),而且相对于未损伤的大理岩,温度损伤后的大理岩有更强的率效应;在105℃时,干燥和饱水动态强度差异不大,当损伤温度达到450℃时,饱水状态下的大理岩动态压缩强度整体高于干燥状态,700℃时,随着加载率的增大,在1500GPa/s之后均大于干燥条件下,呈现明显的饱水强化现象。随着加载率增加,裂纹呈现由外向内,由少到多的扩展规律。
其他文献
圆管带式输送机是利用六边形托辊组对输送带强制成圆管状来进行散状物料输送的机构,具有环保、高效、柔性输送等特点。其中管线倾斜角度是圆管带式输送机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
环加成反应是有机合成中构建环状化合物最重要的策略之一。α,β-不饱和硝酮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合成子,可以参与多种环加成反应,得到各种杂环化合物,近年来受到了化学家们广
本文针对CO与亚硝酸甲酯偶联制草酸二甲酯,开展了纳米钯基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研究,系统考察了金属助剂的种类和用量、表面活性剂和有机络合剂的种类及用量、陈化时间、合成温度和超声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物化性质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辅助金属助剂中以Cu的添加具有优异的Pd/α-Al2O3催化剂性能改进效应,TEM表征显示,在n(Cu)/n(Pd)=1.5时所制备的催化剂中,Pd与Cu能均匀地分散
转炉提钒是碳和钒选择性氧化的过程,尽管技术成熟,但由于供氧强度仅为常规转炉炼钢的50%,且提钒过程碳氧反应受到限制,反应动力学条件较弱,影响转炉提钒效果。基于此,本文提
核酸酶P1是由桔青霉发酵生产的一种含锌金属酶,主要用于工业生产核苷酸,但国内的核酸酶P1产率和纯度均不高,大量的依赖进口。本论文主要对由桔青霉发酵生产的核酸酶P1进行分
近年来沿空掘巷技术在各大矿井应用广泛,沿空掘巷即沿采空区边缘留设小煤柱开采的方法,由于上区段工作面开采后会遗留一个特别大的采空区,在上覆岩层应力的作用下会有大范围
对流层延迟指电磁波信号在穿过中性大气时所产生的信号延迟,是影响GNSS测距的主要误差源之一。高精度GNSS导航定位离不开地面接收机和卫星端的硬件支持,同时也对数据后处理算
活性污泥法在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广泛应用,但是其在运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种副产品,即剩余污泥。剩余污泥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致病菌以及重金属,如不经过妥善的处
孔雀石绿是一种三苯基甲烷类人工合成染料,常用于工业印染。孔雀石绿染料具有难降解、高毒性、高残留等特点,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废水排入环境后导致水环境中化学需氧量COD和色
本课题通过溶胶-凝胶法、溶剂热法和热处理的三步法制备了一种吸波性能优异的新型石墨烯基陶瓷吸波复合材料。主要对高介电常数r GO及透波的LAS进行复合,加入了硅烷偶联剂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