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领导全国人民沉着应对各种挑战,继承发展了我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社会发展理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我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是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主要是由胡锦涛同志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转化而来。因此,要想圆满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就必须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和谐社会思想的内涵本文采用文本研究与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突破以往大多数学者仅从其内容等单向度上研究的不足,运用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方法对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进行深入探讨,该探讨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任何思想都有其形成的过程,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同样有自己产生的过程,了解理论产生的过程是深刻理解其内涵的必要前提。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切入点,浅析了马恩经典著作中的和谐社会思想,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我党历代领导集体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探索,从理论源头上对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进行梳理,为后文具体分析研究做铺垫。第二,科学理论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形成再到丰富与完善的过程。把握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发展的脉络,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精髓。第三,在论述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产生的必然性的基础上,对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全面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不仅有利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性环节进行思考,还有利于探究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关系。通过论述,使我们更全面的把握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基本内容。第四,分析了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意义。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是我党和谐社会理论的基本内核,它不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还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升了我党的执政理念,对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构建和谐相处的多边关系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