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产业安全研究——以大豆贸易为例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zhichao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以比较优势理论、寡头垄断理论、价值链理论和产业链理论为指导,对中国大豆贸易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大豆进出口呈现明显的“非均衡性”;进口呈现明显的“季节性”;中国成为世界大豆的主要消费国;进口具有较高的“区域集中度”;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下降。同时认为大豆产业存在大豆需求的刚性增长与国内产能相对稳定之间的矛盾;国内生存环境恶化;中国大豆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位势较低;进口缺乏定价权;产业控制力减弱等特征。  其次,运用产业安全评价模型,选取大豆产业国内生存环境、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大豆产业对外依存度、大豆产业控制力这4个一级指标以及劳动力成本、相对土地资源状况、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产品价格比、产业进口依存度、大豆自给率、外资品牌控制率和外资股权控制率这9个二级指标评价中国大豆产业安全,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国际竞争力对大豆产业安全影响最大,比重为38.6%,其次是大豆产业的产业控制力,比重为23.4%,产业对外依存度对产业安全的重要性程度为22%,国内生存环境为15.9%。二是中国大豆产业不安全度在逐年上升:1985-1989年,中国大豆产业处于安全状态;1990-1995年,中国大豆产业处于基本安全状态;自从1996年开放大豆市场之后,我国大豆产业就开始进入不安全状态,并且不安全度逐年上升。2011年,大豆产业接近危机状态。  最后针对大豆产业安全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全面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努力提高大豆国际定价话语权;鼓励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加强中国大豆产业环境建设和加强跨国并购审查,实施反垄断法等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区域经济体的空间位置能够影响该区域的经济增长,这一假说获得了索洛斯旺扩展模型的理论支持。国内的从空间计量视角考察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文献一方面大多是以省级行政区为
名义账户制作为一种较为科学的创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在很多国家取得良好的成果。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众多专家学者认为完全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案例,将名义账户制引入中国。名义
随着旅游业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旅游正越来越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自上个世纪60年代伊始,旅游产业逐步确立了在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旅游业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石油价格的波动性逐渐增加。石油价格波动会对全球经济及资本市场产生多方面影响,并且通过多种渠道对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业绩产生影响,因此主权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