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对于未来现金流和收益的大小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而只能形成一种信念或者偏好。这种偏好是投资者对未来现金流基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因此,即使对于同一金融资产,不同的投资者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和选择,我们称之为“情绪”。情绪这一不确定因素,通过影响投资者对预期收益的判断来影响其投资行为,最终可能会使市场中股票价格持续地偏离其价值。投资者情绪是一个很难衡量的指标。市场上的交易者往往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却无法将它量化为具体的数值。目前文献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是Baker(2006)提出的主成分分析法(PCA)。而本文在方法上选择使用Huang(2015)首次应用的偏最小二乘法(PLS),同时将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的情绪指数(SPCA)作为对照。根据相关文献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基本情况选取了平均腾落指数(MAADR)、换手率(TURN)、市盈率(PE)、新增投资者开户数(NIA)和消费者信心指数(CCI)五个指标作为代理变量。利用这五个指标分别构建了情绪指数SPLS和SPCA。实证研究可以发现SPLS对市场的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都强于SPCA。随后,本文利用构建的情绪指数来实证研究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分为两部分:1、投资者情绪的整体效应。即情绪对总体股票市场的影响。通过对未来不同时间长度的市场收益进行回归来分析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影响的持续性。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与整体股票市场呈短期收益惯性,长期收益反转的特点。在未来约九个月的时间里,情绪一直保持着对股票市场的预测能力。2、投资者情绪的横截面效应,即不同特征股票受情绪波动的影响程度不同。选取市值、股票收益波动、盈利性、上市年龄作为特征变量,将上证A股所有股票分别以每一特征值升序排列分为十组,分别选择非参数分析情绪对特征组合收益的条件影响、构建套利组合进行多元回归两种方法,最后都得到相同结论:市值小、收益波动大、盈利少的股票未来一期股票回报率更大,对情绪的敏感性更高。而使用国内证券市场数据研究情绪对股票上市年龄的条件影响结果并不显著。实证结果基本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投资者情绪对难以估值和套利的股票有更强的影响。综上,可以得出结论:SPLS可以更好地预测整体股票市场收益,偏最小二乘法比主成分分析法更适合用来构建情绪指数;投资者情绪与整体股票市场呈短期收益惯性,长期收益反转的特点;不同股票受情绪波动影响的程度不同,总体来说投资者情绪对难以估值和套利的股票影响更大。所以我国投资者在进行交易时,应充分考虑投资者情绪对未来收益的影响,根据它制定合适的投资策略以获得超额收益或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