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试验采用凉血消肿汤内服和坐浴联合治疗Ⅰ期血热肠燥型肛裂的方式,评价其疗效,初步探讨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I期血热肠燥型肛裂患者,总共60例。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的方法,对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采用凉血消肿汤加减内服和坐浴联合熊珍软膏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麻仁丸联合高锰酸钾外洗及熊珍软膏外用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坐浴治疗前以及坐浴治疗后第3、5、7天肛门疼痛VAS评分及便血评分,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研究结果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经统计学研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相关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3、5、7天的肛门疼痛VAS评分及便血症状评分,经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治疗后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经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可以帮助创面更快的愈合。结论:凉血消肿汤内服和坐浴联合治疗Ⅰ期血热肠燥型肛裂临床疗效优于内服麻仁丸联合高锰酸钾坐浴,此方法操作简单,无痛楚,安全性高,是值得推广于临床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