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马斯洛需要理论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52735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及需要理论,人们普遍会想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反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生物还原论和华生行为主义的机械决定论,以类本能作为其思想核心,构建了基本需要的五层次体系。事实上,需要同样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范畴,需要、生产与再生产是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需要与生产辨证统一,推动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  马克思与马斯洛共同批判人的病态现象,期盼人的健康状态;强调需要由低到高发展,最终追求人的价值实现。然而,马斯洛需要理论局限在心理学、自然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视野里,他抛开社会性与历史性来谈论人的需要,从而脱离社会实践,缺乏现实根基。因此,在对需要的研究对象、性质以及需要满足的目的与手段问题的探究上,马斯洛与马克思存在着深刻而本质的区别。  比较研究马克思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理论上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马斯洛需要理论的局限性;并且揭示马克思需要理论的科学性及其对人的认识的全面性。现实上,有利于我们从需要出发,去看待和理解人的发展问题,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从而认识到需要是人发展的环节,需要的满足即价值实现是人生追求的目标;需要的发展印证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出现存在着历史必然性。
其他文献
当前,明确媒资管理系统工作人员素质要求,研究出有效的开发对策,才能促进电视台事业的进步。文章主要围绕“电视台媒资管理系统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及对策”这一主题,展开具体
面对当前国际形势变化,党中央指出,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深入挖掘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并将其与时代相结合。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以离退休老干部的实际情况,从建立健全组织、改进工作方法,加强政策引导、创新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 In the light of th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必然经历一个产业结构和城乡人口调整的过程,经历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
书画作品在其衍生出商品性之前,更多的是作为创作者抒情达意的方法和结果.作者借由作品,在客观物中传达出寄寓其中的情感,欣赏者在接受与感受之中,对创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感受
本文是在城乡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城乡关系和农村文化为研究背景,探讨了我国农村文化所发生的变迁及其发展的变迁性特点,并对其产生变迁的因素进行分析。  随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面对今天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新环境,我们必须要牢牢把握好这一方向,从我们的实际入手,加强和探索意识形
学位
治理理论应政府和市场需求顺势而生,提出了许多优于统治的新思维,自诞生之日起已应用于众多领域,日益发挥其在治理精神、治理主体及治理手段等方面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对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是由邓小平所奠定的,其发展已然经过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从理论上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对于推进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