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乒乓球作为中国的“国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乒乓球运动无身体接触,运动量适宜,不仅能强健体魄,还能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适合人群比较广泛,上到七八十的老人,下到四五岁的孩子。另外,乒乓球运动所表现出来的身体美、竞技美也同时起着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养和品位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使个人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深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也拉开了帷幕,高校的体育选修课愈来愈加丰富。在高校开展乒乓球运动,是顺应社会的需要,满足终身体育的标准,符合全民健身的要求。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郑州市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为研究对象,以郑州大学、中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中原工学院等10所郑州市不同等级的高校的140名在校大学生及30名乒乓球体育教师作为调查对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发展的思路,为郑州市高校乒乓球运动的开展提供相关的理论参考。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郑州市高校体育教师对乒乓球运动在高校开展的态度是积极的。2.教师队伍职称结构较合理,教学经验比较丰富,专业技能比较抓实,教师对教学知识的更新和学习显示出积极状态。3.郑州市高校乒乓球课考核标准比较规范,学生基本技术普及较好,但乒乓球教师的教龄都比较短,高职称、教龄长的乒乓球教师较少。4.乒乓球球台数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上课地点多数为室外,影响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对技能的掌握。5.教学模式上较为保守,缺乏创新的新理念。6.校园文化还需加强关于体育元素方面的宣传,乒乓运动队的组建和比赛的开展较为理想。7.郑州市大部分高校大学生都非常喜爱乒乓球运动,兴趣比较高,但是对乒乓球运动不太了解。参加乒乓球运动的方式为学校的选修课和必修课,参加的动机以娱乐身心、强身健体、进行社会交往和彰显个性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