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原甘孜黄土A剖面的粒度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8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西高原毗邻青藏高原,广泛分布于川西高原的黄土-古土壤序列主要是早更新世晚期以来形成的,它是高原周缘地区连续的古气候记录类型之一,记录了该时期古气候的演化过程及其与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关系,对探讨高原东部大气环流演化模式及其与周缘地区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川西甘孜地区黄土A剖面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已建立的甘孜A剖面年代序列框架的基础上(底界年龄约为1.16MaB.P.),对其粒度指标时序作初步分析,探讨早更新世晚期以来古气候事件与青藏高原隆升在时间上的一致关系。其次,选取甘孜A剖面S0-L6黄土-古土壤序列为材料,对其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各元素在黄土层和古土壤层中的分布规律、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在构造时间尺度上甘孜A黄土剖面,粒度时间序列反映的该区环境演化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①约1.16~0.9MaB.P.期间,气候总体相对温湿;②约0.9~0.6 MaB.P.期间,为气候变化过渡阶段;③约0.6Ma B.P.以来,气候转入干冷阶段。上述气候演化过程中的~1.10Ma BP底界问题、0.9~0.8MaBP左右的大气环流加强事件、~0.6 MaBP的干旱事件、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与青藏高原东南缘阶段性的隆升在时间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甘孜A剖面S0-L6黄土-古土壤序列中所选取的地球化学元素研究结果表明:(1)常量元素SiO2、Al2O3、Fe2O3、MgO、K2O、MnO和TiO2百分含量以及微量元素V、Cr、Co、Ni、Cu、Zn、Rb、Ba百分含量随着黄土层和古土壤层的交替叠覆含量呈现相应由低-高旋回变化特征,而CaO和Sr则呈高-低;(2)在化学风化过程中,常量元素在甘孜A黄土剖面中表现为强烈的碳酸盐淋溶,并且元素Si、Al、Fe、K、Ti之间颇具相似性而与元素Ca具差异性;(3)常量元素Fe、K、Mn、Al、Ti以及微量元素V、Ni、Cu、Rb、Ba与2~8μm粘土粒级百分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主要赋存于粘土颗粒中;常量元素Fe、K、Mn、Al、Ti以及微量元素V、Ni、Cu、Rb、Ba与30~64μm粗粉砂粒级百分含量成负相关关系,可能主要来自于粗粉砂对粘土吸附作用的稀释效应。
其他文献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对虾养殖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的对虾养殖业在经历了1993年的锐减之后,经过政府、研究人员和养殖者等多方的努力,又重新登上世界对虾养
Si是硅藻生长的必要营养元素之一,随着近年来陆源N,P输入的增加,Si/N、Si/P的降低增加了近海Si限制潜在可能。而Si限制将导致浮游植物群落改变,影响到近海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学位
海带是一种大型海洋经济型海藻,在优化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参与海洋碳循环、缓解海域富营养化、调节海洋酸化、清洁养殖海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大型褐藻养殖业每
我国高等艺术院校中视觉传达设计的课程体系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有一定的比例,但大多数艺术院校则不尽人意,其理论和实践方面出现了严重的缺失。将传统节庆文化符号创新性地运
通过iPSCs技术获得iPSCs,建立个体特异的多能干细胞系,可为生长发育、种质资源保护、疾病防治及药物筛选研究等提供宝贵的实验材料,是一条新的从根本上解决大黄鱼养殖中的各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