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标语的翻译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并非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还涉及到不同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消费者心理等各个方面,所以对这个话题的研究不仅属于语言范畴,更属于文化范畴,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近年来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商标语的翻译做了研究,主要是从文化视角、语言学视角、美学视角和符号学等视角去研究商标语的翻译,运用理论作为指导的商标语翻译研究也有很多,比如运用功能对等理论、目的论以及互文性等理论对商标语翻译的研究,这些研究拓宽了商标语研究的视角和领域,为商标语的翻译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些研究多关注于商标语翻译策略或是研究理论本身,却忽略了对翻译本体的研究。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尝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研究商标语的翻译,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取向或者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的实质是译者为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做出的选择活动。而翻译生态环境是指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翻译的过程即是适应性选择与选择性适应不断循环的过程;(胡,2008)译文的评价标准是其多维度转换的程度,其中包括语言维、文化维以及交际维等。本文主要是在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翻译即由译者主导的适应与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之下,重新解读商标语翻译的过程,并针对译者在商标语汉译过程中对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多维度的适应与选择做了深入的分析,证明了生态翻译学在商标语翻译研究中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和可行性;为了提高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三维转换程度,本文尝试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并从胡庚申教授“最高整合适应选择度”的视角,总结出成功商标语翻译的几个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