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脂味觉的行为学检测及候选脂味受体CD36的克隆与表达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iii119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味觉是动物对目标食物采取接受或拒绝行为而进行化学感受的最后一步,对于动物摄取食物的安全及动物合理的营养需要十分重要。传统上认为,哺乳动物具有5种基本味觉,即:酸、甜、苦、咸和鲜(umami)。研究表明,人们之所以能够感受酸、甜、苦、咸、鲜味,是因为在味蕾中存在着这五种味觉受体(taste receptor,TR)。近年来对啮齿动物和人类的研究表明可能还存在第六种味觉,即对脂肪酸等脂肪类食物的味觉感受(脂味觉)。研究显示,斑马鱼具有苦味和氨基酸味的感受,但鱼类是否具有脂味感受呢?到目前为止,这还是一个谜。基于此,本论文拟通过行为学实验检测鱼类是否具有对脂肪酸的味觉感受,如果存在,我们拟进一步尝试对鱼类候选脂味受体进行鉴定。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给有关鱼类味觉行为学的实验带来不小的难度。我们选取斑马鱼(Danio rerio)和蓝鲨(pangasius sutchi)为代表,进行了一系列的行为学实验来探索鱼类的味觉。对于斑马鱼,我们分别制做了含亚麻酸和亚油酸、氨基酸和苦味剂denatonium benzoat等不同促味剂的饵料,并用荧光染料DiIC12(3)对它们进行了荧光标记,然后分别饲喂斑马鱼,通过录像观察它们对不同食物的吞吐情况,食后迅速解剖肠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肠道中食物的荧光强度,分析鱼类对不同食物的偏爱性。结果表明:在斑马鱼摄食的初级阶段,观察到喂养含苦味剂饵料的斑马鱼有明显的吞食后再吐出现象,而喂养亚麻酸和亚油酸或氨基酸饵料的斑马鱼吞食饵料后都没有再吐出现象;我们进一步观察斑马鱼肠道中食物的荧光强度,发现斑马鱼对不同饵料的喜好性为:脂肪酸>氨基酸>苦味剂。综合之,可以认为斑马鱼对含脂肪酸和氨基酸的食物具有偏好性,似乎还更偏好含脂肪酸的饵料,而对含苦味剂denatonium benzoate的饵料有明显的厌恶感。类似地,对于蓝鲨,我们分别制做了含亚麻酸和亚油酸、糖、氨基酸和苦味剂denatonium benzoat等不同促味剂的饵料,然后分别饲喂蓝鲨,观察它们对不同食物的吞吐情况,观察养殖容器中剩余的饵料的多少,计算吃掉饵料占饲喂饵料的百分比,分析它对不同食物的偏爱性。蓝鲨的味觉行为学试验表明:蓝鲨对含甜味剂糖精的饵料非常喜欢,有明显的偏爱,对含脂肪酸和氨基酸的饵料次之,有一定的偏爱,但对含苦味剂denatonium benzoat的饵料不喜欢,甚至厌恶。鱼类中的这些行为学实验证明:鱼类除了具有苦味和氨基酸味的感受外,还具有脂肪酸的味觉感受。另外,我们的实验还发现蓝鲨对甜味具有偏好性,说明鱼类可能具有甜味的味觉感受,这与斑马鱼无甜味觉感受能力的报道不一致。CD36是一种在大鼠和小鼠舌上皮细胞的味蕾中均有表达的脂类黏合蛋白,最近的研究中被确定为感受脂肪酸的受体,尤其是用于识别长链脂肪酸。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斑马鱼中也存在CD36同源基因。通过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确定了CD36在不同成鱼组织和不同胚胎发育时期中的表达。研究表明:CD36在不同成鱼组织中的中的表达如下:在肠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肝、鳃、脾中表达量次之,而在脊椎、肾、脑、鳔中表达量相对较低。CD36在胚胎发育早期表达较高,在囊胚期的表达量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直到孵化期才重新开始出现升高。这些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鱼类CD36基因在味觉感受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企业网络理论,并结合组织学习理论,研究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途径问题。首先探讨了网络组织模式的形成对竞争优势的影响,然后构建了网络视角下的动态能力分析框架,并对动态
<正>扩大贸易在短期内伤害了一些人,但并不会削弱自由贸易可以提高平均生活水平的结论对于大多数经济学家来说,自由贸易体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任何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学生都
积极心理学与研究性学习在研究理论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只有相似性,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可以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树立积极的教育观,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心理
如何克服师范生口语表达心理障碍已成为师范学校口语教学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形成学生口语表达心理障碍因素主要是来自客观上地域的影响和主观上学生的“自卑情结”,然
本研究调查癌症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状况及其与应对策略和社会支持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05年9月至2006年1月调查了北京市某医院肿瘤科确诊为癌症,年龄在18岁以上,
10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演讲时说:“金融城既是中英深度合作的一个缩影,也是全球开放的一个生动诠释。”同一天,他还在伦敦金融城举行的中英工商
基于中压配电网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特点,以及元件电压降落、功率损耗及树状网络潮流分布的特点,推导出了节点电压、支路传输功率与支路阻抗的关系。在节点负荷矩基础上推导出
由于玉米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高产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玉米纹枯病发展蔓延较快,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危害日趋严重,减产损失在10%-20%,严重的地块可达35%。1.纹枯
本实验通过对江西中医学院部分学生的《积极心理学》选修课程的教学,以探讨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以自主选修的方式对3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为期十二周的积极心理学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