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腹板顶底角钢连接节点的弹塑性分析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钢结构体系具有自重轻,安装容易,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投资回收快,环境污染少,工程受损或报废后,钢材可再生利用等优点,钢结构在我国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一些重工业、基础设施、大型公共建筑、桥梁、高层建筑、住宅体系等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市场。而梁柱节点的设计又是钢结构框架中的关键,传统的设计和分析都将节点简化为完全刚接或理想铰接,即:梁柱之间要么不能传递弯矩,梁和柱的转动保持相互独立;要么认为框架在受力变形后,梁和柱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这种简化大大减少了钢框架的分析和设计过程,但基于该假定的结构设计可能不安全或偏于保守的,因为在实际工程中的连接是具有半刚性特性的。对于半刚性节点的研究,国外学者已经作了一些工作,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钢结构连接规范,仅仅在《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对于梁柱的连接给出了一般规定。梁柱的连接一般假定为两种类型:刚性连接和铰接,并且在设计时只考虑弹性阶段的受力情况。为了更好地研究节点的半刚性性能,本文选取一种典型的半刚性节点—带双腹板的顶底角钢的连接节点进行弹塑性数值分析。 本文采用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带双腹板的顶底角钢的连接节点进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有限元模型中采用了较复杂的带有中间节点的10节点实体单元SOLID92、8节点实体单元SOLID45、接触单元CONTA174和TARGE170四种单元类型,充分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以及状态非线性的影响,得出了此种连接的弯矩-转角(M-θ)性能曲线,
其他文献
随着大秦线重载铁路运量的提高,路基承受的荷载增大,作用次数增多。本文通过对大秦重载铁路的现场调研、现场原位测试、25t轴重货车实车动测、室内常规土工试验、动三轴试验
多年来,国内外预应力界的专家学者对预应力超静定结构能做了不懈的研究和探讨,得到了一些对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有很大帮助的研究成果。关于预应力结构的内力重分布研究很多是
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城市发展。道路交通的顺畅给经济发展增加了腾飞的翅膀。在这样的环境下,高速铁路建设应运而生。在享有快速铁路给民众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对于高铁运行中出现
本文应用试验方法和有限元法对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圆套圆和圆套方)、圆钢管再生混凝土(圆实心、圆套圆和圆套方中空夹层)、圆复式钢管混凝土和内管为PVC/PPR管的圆中空夹层钢
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年的国内外实践表明,围海造地是扩大土地的有效途径。常规的筑堤方式不仅造价高,而且不能够真正解决海堤的工后沉降问题
结构振动控制一直是理论与工程界关注和着力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其目的是减小从振源输入到结构的振动能量或控制振动能量在结构中的传播。将周期结构波传播和局部化理论应用到
《中国建筑钢结构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的出台为我国轻钢结构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然而,目前轻钢结构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结构体系的
关于结构的损伤识别,国内外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和实用方法。通过所得的成果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结构,不同的工作环境,损伤识别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度有很大
在多高层框架结构中,常设置一些支撑体系来加强结构的整体刚度形成框架—支撑双重抗侧力体系。支撑体系可以是剪力墙、简体或支撑桁架体系。在实际结构中支撑体系表现为弯剪
该文在火灾后混凝土材料性能和结构抗力分析方面主要作了如下研究:一、研究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温度及静置时间的关系,其中包括,(1)硅质骨料与钙质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