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钛对巴斯德毕赤酵母的毒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are2b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TiO2)具有多种优异性能,是材料研究和开发应用的热点。目前纳米TiO2已经广泛应用于颜料、橡胶、造纸、化妆品、医疗设备等多个领域,是世界上最早工业化和最高产量的纳米材料之一。大量生产和应用将使纳米TiO2不可避免的以各种形式释放到环境中,造成该材料与环境中众多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广泛接触,从而引起潜在的毒性和危害。因此,纳米TiO2生物毒性的分析是一个急需开拓的领域。然而,当前纳米TiO2毒理多集中于对动植物等生物体内外的毒性研究,鲜见关于真菌的报道。真菌作为分解者,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环境中纳米TiO2对真菌的潜在影响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是研究真核生物产生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模式菌株。本研究以巴斯德毕赤酵母GS115为研究对象,探究纳米TiO2对毕赤酵母的毒性及其机制。结果如下:(1)锐钛型纳米TiO2对毕赤酵母有毒性效应,引起细胞膜受损,液泡膜渗透性增强,细胞壁损伤并造成细胞壁损伤相关的ROS积累。而毕赤酵母细胞能够通过合成更多不饱和脂肪酸抵御纳米材料的毒性,其过程涉及脂滴的形成和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上调。该结果提示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对抗氧化压力的重要功能,为研究纳米TiO2对真核生物的毒性机制提供了线索。(2)锐钛型纳米TiO2能够进入细胞内部,打破线粒体动态平衡,引起线粒体片段化。毒性效应造成的细胞死亡与凋亡和自噬现象无关,而是通过损伤ROS清除系统,特别是GSH的代谢,造成细胞清除ROS功能障碍,引起细胞死亡。(3)不同晶型的TiO2纳米颗粒对细胞的损伤机制不同。本研究对比两种晶型的TiO2纳米颗粒——锐钛型和金红石型的毒性及其机制。发现锐钛型TiO2纳米颗粒对毕赤酵母的毒性强于金红石型。前者与细胞有更强的相互作用,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部,损伤ROS清除系统,造成细胞死亡;后者激活细胞的凋亡途径,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细胞核DNA片段化和细胞死亡。
其他文献
针对学院开办的美国EMBA涉外英语强化培训班,以提高涉外商务人员的交际(Cornmunication)能力为宗旨,引入先进的培训理念、采用先进的岗位需求分析法(DACUM分析法),用现代化质量管理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写作不仅是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初中作文教学也面临着重要的挑战。长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从整体上说发展水平是较高的,但强烈的"我本位"、深刻的逆反心理、无时不在的自我表现、不容伤害的自尊心等突出表现应该引起高度关注。要教育他们正确认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空间观念"的解释是"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
期刊
以新疆2015-2017年AQI日均值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数学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析了新疆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从而直观地描述了大气污染地域分布差异;利用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全区大气污染空间集聚特征。研究表明,新疆空气质量月、季节演变呈周期性U型波动规律,地区大气污染存在"南高北低"的显著差异;2015-2017年主要污染区域格局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受地形影响,地区空气质量
近年来,中职艺术教育引起广泛重视,中职艺术教育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社会各个领域,给国家艺术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中职教育中德育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德育是一切教育之本,良好
随着新医改政策对互联网+智慧医疗的不断推进,目前医疗信息系统还存在很多不足,已不能够满足精细化医疗管理的发展需求,如何基于现有的信息系统,搭建医院自己的医疗云服务平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波谱仪对探伤不合试样进行显微分析。结果表明:引起探伤不合的主要原因是在板厚中心部位的有粗大的强贝氏体偏析条带,裂纹位于偏析条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