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宣传与摄影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zhongxi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第一份大型摄影画报《晋察冀画报》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察冀根据地,中共第一位摄影记者、第一个新闻摄影机构也诞生于此。以《晋察冀画报》及丛刊、画刊等相关摄影出版物为媒介平台,晋察冀的摄影活动得到了蓬勃发展,在摄影创作、人才培训、组织机构、画报出版、摄影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不仅在当时发挥了宣传武器的作用,也为建国后的体制摄影奠定了组织、人才、观念基础。本文以《晋察冀画报》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晋察冀的相关摄影出版物,考察了中共根据地军政一体化战时体制下摄影与政治、宣传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分析了晋察冀摄影出版和摄影活动的成就、影响及历史局限,同时对画报创办者、著名摄影家沙飞的摄影作品、摄影理念进行细致剖析,以探求特定时代与个人命运的互动关系。第一章通过对《晋察冀画报》诞生过程的考察,揭示影响摄影出版的三大制约因素:物质、技术和人员。通过分析画报的内容和构成,指出《晋察冀画报》的宣传属性,并以“毛主席图像”在画报中的刊载为例分析了图像传播中的政治因素。对画报、丛刊、画刊三大类画报进行概要介绍,并对其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第二章详细考察了战时图像生产的三大要素:摄影理念、组织人才、物质条件。首先指出“摄影武器论”是根据地图像生产的基本理念,它导致政治第一的创作倾向,并在实践中引发抓摆之争及新闻摄影真实性的争论。其次通过对晋察冀根据地摄影人才培训和摄影网络建立的考察,指出摄影体系的建立对于摄影题材和风格具有重要影响。最后强调了物质条件和主观意识对于图像生产的制约作用。第三章在分别考察了晋察冀画报和摄影的传播路径之后,重点对《晋察冀画报》的图像建构特征和《晋察冀画刊》的战争动员功能详加分析。论文认为《晋察冀画报》通过对根据地的战争、民主和日常生活的选择性建构,建构了一个“战无不胜、政治民主、积极生活”的根据地形象。而内战时期的《晋察冀画刊》以战争动员为功能取向,影像风格日趋模式化,不过其版面修辞却逐渐走向成熟。第四章从历史的纵向角度考察晋察冀画报的历史贡献,对革命图像叙事的影响与局限进行分析,指出摄影家沙飞在摄影实践和摄影理念之间的存在矛盾之处,正是这种矛盾反映了沙飞对新闻摄影“真实性”理念的坚守。
其他文献
近年来,语言研究者对礼貌问题给予了极高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在礼貌问题研究下的面子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西方社会学家Goffman提出了"面子"问题和"面子交往"
宗白华与邓以蛰同为现代中国艺术学研究的奠基人,他们以西学为根据,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现代转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二人在学术思想上互相砥砺,尤其在艺术本体论、艺术诠释学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在商业领域,“网上购物”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论文题中的“网络消费”指的是消费者为了满足私人
众所周知,文学经典《西游记》同《水浒传》、《三国演义》一样属于世代积累型作品。西游故事从最初玄奘天竺探求佛法的真实故事到最终神魔小说《西游记》的诞生经历了近千年
社会史在肯定传统史学的政治、军事和外交等宏观历史维度的同时,强调重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经验及其丰富情感等史学维度,并以新的史学问题意识、观察视角和研究方法更新了传
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要学习这门语言本身,而是要学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学习这个语言背后所蕴含着的文化以及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然而,在中国,传统外语教学方法一直以来
<正> 前言高温材料的迅速发展,要求提供不同种类的新型高温窑炉及其他获得高温的方法。高温热源的设计、计算和制作,直接影响高温材料研究工作的进行。目前,氮化硅(Si3N4)、氮
指出了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洪泽湖古堰景区北入口环境提升工程为和江苏省泗洪县城市规划设计为例分析了生态主义影响下的景观设计原
宗白华艺术理论的形成与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有着莫大的关联.其美学思想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独树一帜。本文从宗白华的艺术理论与柏格森生命美学的关系出发.认为他接受了
义务教育作为教育的起点,义务教育的不公平,意味着教育的起点不公平。在无锡义务教育中,农村义务教育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城乡差异、地区差异比较显著。农村义务教育作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