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U103联合CTLA4-Ig诱导HLA半相合移植供者T细胞免疫耐受实验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anxi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遗传性疾病等的最有效方法。但是,HLA完全相合供源严重不足,迫使人们转向HLA半相合allo-BMT研究。与HLA全相合allo-BMT相比,遗传上的差异加大,使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增加,严重影响受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目前普遍认为,移植物中的T细胞,在引发和放大GVHD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供者T细胞同时又是移植物抗白血病(GVL)的效应细胞。因此,常规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或者移植物中T细胞的去除,尽管明显降低了GVHD发生率,但白血病复发、移植失败和感染发生率却相应增加,如何诱导供者T细胞保留GVL效应,而又不引发GVHD,其核心问题是建立allo-BM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是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某种抗原后,所产生的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它只针对耐受原具有特异性,而对于其它抗原仍具有反应性。目前的研究大多采用单克隆抗体,或CTLA4-Ig阻断B7/CD28、CD40/CD40L共刺激通路诱导免疫耐受,均显示出了初步的效应,但对于HLA半相合allo-BMT而言,这种免疫耐受的强度是不够的,有必要探索新的方法和组合。T细胞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共同参与,第一信号是由TCR介导的抗原特异性信号,第二信号为共刺激信号。T细胞激活的双信号理论,为我们联合应用TJU103和CTLA4-Ig调节信号传递,诱导免疫耐受奠定了理论基础。TJU103是一种异烟腙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能够特异性地与CD4分子的CDR3区结合,阻断CD4/MHC-Ⅱ的相互作用。体内外研究证实TJU103能够抑制超抗原诱导的CD4+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动物体内应用能够明显延长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存活时间,但TJU 103能否与CTLA4一Ig联合在诱导免疫耐受中发挥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根据T细胞激活的双信号理论,选择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研究对象,在受者正常组织抗原作为耐受原的条件下,联合应用TJU103和CTLA4一Ig作为干预因素,通过HLA半相合供受者单相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体系,进行了体外对照性研究。利用供者T细胞活化、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等效应功能变化作为评价指标,观察了TJU 103联合CTLA4一Ig应用,在诱导供者T细胞免疫耐受中的作用,为临床HLA半相合移植保留GVL、减轻GVHD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实验方法 L TJU103或CTLA4一1g单独应用对供者T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以亲缘HLA半相合健康供者(父母巧例,子女3例,同胞2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 BMC)为反应细胞。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期患者正常PBMC为刺激细胞和耐受原,体外建立HLA半相合供、受者单相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系,分别取100匹反应细胞和刺激细胞接种%孔培养板,每个样本接种5个复孔,在37℃、体积分数为5%的coZ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实验组各孔分别加入各自不同浓度(1林g/ml、10林g/ml、.50林留ml、1 00林g/ml)的TJU 1 03和CTLA4一19,反应细胞和刺激细胞组为对照组。相同条件下继续培养5天,培养结束前6h加入20林L浓度为smg/ml的MTT液,离心培养板,弃上清100林L,加入等量DMso,震荡5分钟,酶标仪测492nm处吸光度值(A492)。MTT法检测供者T细胞在单相MLC体系中的增殖反应,观察单独应用TJU103或CTLA4一Ig对供者T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计算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 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1一实验组A御对照组A值)xloo%。 2、TJU103联合CTLA4一1g应用对供者T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相同方法体外建立HLA半相合供、受者单相MLC体系。根据方法一的结果,固定一种TJU 103浓度,分别与4种不同浓度cTLA4一Ig (1林g/ml、10林留血1、50林g/ml、100林留ml)联合,加入MLe体系,利用MTT法检测供者T细胞在MLC体系中的增殖反应,根据单相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结果和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筛选TJu 103和cTLA4一Ig一4一联合应用的最佳组合,观察联合应用TJu 103和cTLA4一Ig对供者T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3、TJu103联合cTLA4一Ig应用对供着T细胞特异性增殖和细胞毒活性的影响 以供者单个核细胞为反应细胞,取等量丝裂霉素C灭活的受者单个核细胞为刺激细胞和耐受原,体外建立单相MLC体系。在37℃、体积分数为5%的COZ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实验组加入TJU103和cTLA4一Ig在6孔培养板中行初次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继续培养48h后收集细胞转移到%孔板作为反应细胞,加入不同刺激细胞后行再次混合淋巴细胞培养72h,MTT法检测各组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根据刺激细胞的不同,实验可分为以下3组:①刺激细胞为同源受者单个核细胞;②刺激细胞为受者原代白血病细胞;③刺激细胞为第三方供者单个核细胞,同时设相应的对照组。 以上述初次混合淋巴细胞培养72h后的供者单个核细胞为效应细胞,新鲜分离的同源受者单个核细胞和第三方供者单个核细胞,以及解冻的受者原代白血病细胞分别作为靶细胞,接种%孔板,每个标本设5个复孔,各加入浓度为smg八nl的MTT液20匹,培养6小时后弃去100匹培养液,加入与培养液等量的DMSO,震荡10分
其他文献
以膳食纤维含量大于6%的南瓜粉、香蕉粉、山药粉、柚子皮粉、玉米须粉和百香果中果皮粉为原料,制备一种高膳食纤维代餐粉。以膳食纤维代餐粉的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基础上,选取柚子皮粉、玉米须粉和百香果中果皮粉使用量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法试验设计,优化其配方。结果表明:果蔬膳食纤维代餐粉的最佳配方为柚子皮粉2.8%、玉米须粉3.9%、百香果中果皮粉2.9%,该条件下制备的果蔬膳食纤维代餐粉有
手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上肢功能的核心就是手内在肌的功能,而拇指的对掌、对指和掌指关节的屈曲和指间关节的伸直是手内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近百年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努力,臂丛损伤后的修复,在解决了肩、肘、腕的屈伸功能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至今尚未解决手内在肌的功能恢复问题,臂丛损伤的病人虽经长期多次、复杂的手术并没有给他们重建一个灵活实用的手。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有效的神经纤维再生和手内肌的不可逆性变性
由创伤、感染、肿瘤等疾病引起的骨缺损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病,骨缺损治疗的难题主要是移植骨的来源问题。组织工程的兴起和发展为骨缺损的修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骨组织工程技术以体外构建、体内重组的模式给这一领域提供了崭新的治疗技术手段,成为目前修复骨缺损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随着研究的深入,骨组织工程已逐步由动物实验扩展到临床实验阶段。临床应用不同于动物实验,首先需要考虑治疗的安全性,因此组织工程种子细
活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细胞内多种正常代谢过程的产物,在生物体内扮演双重角色。适当的ROS浓度有利于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例如,适当的ROS浓度在机体抗感染及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ROS浓度过高时却能够对生物体造成伤害,即氧化应激反应(oxidative stress response)。氧化应激反应是指ROS产生过多或代谢障碍并超过内
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PBA)为主要原料合成预聚体,然后使用甲乙酮肟(MEKO)封闭异氰酸酯得到封闭型聚氨酯,将封闭型聚氨酯与低相对分子质量聚酰胺(LMPA)混合制备了单组分封闭型聚氨酯胶黏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封闭型聚氨酯的解封温度和胶黏剂的扩链反应,并讨论了异氰酸酯(—NCO)基团含量、扩链系数、湿固化时间和硅烷偶联剂γ-
组织、器官的丧失或功能障碍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主要危害之一,也是人类疾病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骨缺损、骨不连的修复,一直是骨科领域的棘手问题,人们采用许多修复办法如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异种骨移植、金属材料、陶瓷及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等来修复骨缺损,但是它们都有各自的缺陷。如供体来源有限、免疫排异反应、难以降解、有毒及其它副反应。近年来设计仿生骨基质材料,为解决骨缺损及不连修复提供了全新的修
研究背景:紫外辐射(Ultraviolet radiation,UV)介导的细胞凋亡至少通过2条独立的途径,即DNA损伤和细胞膜死亡受体激活。DNA损伤激活内源性凋亡通路,导致线粒体释放出细胞色素C、AIF和Smac/DIABLO等促凋亡蛋白。ATP/dATP存在的情况下,细胞色素C结合到Apaf-1的WD40重复区域,促使Apaf-1寡聚化,形成Apaf-1-细胞色素C多聚复合体。此复合体通过A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主要分布于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细胞)和部分T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RCA)-Ⅰ类抗原,二者的结合构成了KIR-HLA信号系统,调控NK细胞和部分T细胞的杀伤功能。KIR分为两大部分
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5,GDF5)是TGF-β超家族(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superfamily,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亚家族(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subfamily,BMPs)较特殊的一员,优势表达于关节软骨组织,它在软骨发生和长骨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促进体外培
结合HIV-1 gP41 NHR的环肽及模拟gP41融合核心结构表位的筛选与鉴定 AIDS为感染HIV-1病毒后所致的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目前针对HIV感染及AIDS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仍是联合应用逆转录酶抑制剂(PTI)和蛋白酶抑制剂(PI),即鸡尾酒疗法。但该疗法主要针对HIV感染后期,长期应用有毒、副作用且易诱导病毒突变株产生。 HIV-1跨膜蛋白gp41在病毒和细胞融合中发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