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戈龙布滑坡后壁宇生核素暴露年代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q3657092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滑坡作为当今发生频率最高、分布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之一,给人类的生产以及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一些年代久远的大型、特大型和巨型古老滑坡的多次复活导致的。巨型滑坡发育规律的研究对于揭示区域构造、地貌演化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准确测定滑坡活动的年代对于揭示一个地区的滑坡灾害风险至关重要。由于各种测年技术都有其各自的局限性,往往对同一滑坡得出测年结果存在差异。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上游积石峡水库峡谷段的戈龙布特大型古滑坡(5×107m3)位于积石峡水电站库区,具有重要的工程地质意义;同时戈龙布滑坡堰塞湖溃决对下游地区的官亭盆地喇家文化的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具有重要的史前灾害意义。近年来该滑坡成为一个热点的研究对象,已有的研究从工程地质学的角度对该滑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但是有关该滑坡和滑坡堰塞湖的形成年代却一直存在争议。在最近十几年,随着加速器质谱仪的发展,陆生原地生宇宙成因核素(Terrestrial in situ cosmogenic nuclides,TCN)10Be 和 26Al 暴露测年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滑坡体定年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其用于测年的目标矿物成分简单、分布广泛、测年范围广、测年的年代为滑坡发生的直接年代等优点,使得使用滑坡宇生核素暴露测年技术进行测年的研究处于快速的发展之中,在滑坡宇生核素暴露测年技术的应用中,准确估算滑坡后壁陡坎的侵蚀速率是研究的难点。本文采用宇生核素暴露测年的手段,采取滑坡后壁陡坎暴露基岩面,对戈龙布滑坡进行直接年代的测定。通过遮蔽因子来校正滑坡年代;定量计算了不同侵蚀速率条件下,滑坡后壁的暴露年代。主要结论如下:(1)定量计算了不同侵蚀速率条件下,滑坡后壁的暴露年代。需要综合考虑滑坡后壁陡坎暴露基岩面局部形态、坡度和岩性来获得侵蚀速率,滑坡后壁的侵蚀速率为 30mm/ka,50mm/ka,110mm/ka,GLB-1 年代分别为 1.79±0.29ka、1.84±0.32ka、2.05±0.39ka,GLB-2 年代分别为 1.33±0.21ka、1.36±0.22ka、1.46±0.26ka,GLB-3 年代分别为 1.31±0.2ka、1.33±0.21ka、1.43±0.24ka,对 GLB-4年代分别为 4.57±0.57ka、4.96±0.68ka、7.09±1.61ka,GLB-5 年代分别为2.37±0.31ka、2.47±0.32ka、2.86±0.46ka。(2)根据5个暴露年代结果的分析,结合滑坡后壁上部的坡度比较陡以及砂岩和砾岩软硬相间的地层层序,得出滑坡后壁陡坎局部在1.5ka-2ka左右发生了二次崩塌。(3)当给定最大侵蚀速率为110mm/ka时,戈龙布滑坡后缘陡坎TCN暴露年代不早于7.09±1.61ka,为戈龙布滑坡年代提供了新的证据。
其他文献
随着嵌入式和存储技术的飞速发展,NAND闪存被广泛应用到各种电子设备中成为嵌入式系统中数据存储的重要介质。和机械磁盘相比较,固态硬盘因采用了闪存作为存储介质,具有非易失性、体积小、能耗低等特点。由于闪存块都有擦除次数上限的限制,一旦闪存块达到了擦除次数上限,该块存储的数据就会不可靠。因此,需要借助相应的文件管理系统来提升固态硬盘性能。采用磨损均衡算法可以有效地均衡闪存块的擦除次数,使得所有的闪存块
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个人成长的目标,而且也是提升整个民族素质的重要因素。女大学生在成长中面临着诸多难题,需要高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完整系统的女性学教育是促进
<正> 引经据典,顾名思义,指的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根据文章主题和观点的需要,援引格言、名句、典故和寓言等的本意或大意来论证和说明问题。在新闻写作中,有的同志也常常引经
期刊
资源型城市曾为全国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由于长期粗放式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较多资源型城市陷入资源枯竭、经济发展受阻的现状,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国
开放经济中,一国政策调整除了调控本国的经济以外还会对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变量产生一定影响。美国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的势头受到质疑,中国也及时调整经济战略,实施走出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业务日趋于多元化,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在知识经济的不断驱动下,企业由市场驱动型成长逐渐转变为依靠创新和领导力驱动的阶段,知识和技术日益成为企业的主要驱动力,人力资源在企业中变得越发重要,拥有人力资源优势就将拥有核心的竞争优势。2010年5月,中央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