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对“或者”与“还是”的用法掌握不透彻,不清楚在什么情况下用“或者”,在什么情况下用“还是”,经常会产生偏误。本文在分析两者本体差异的基础上,依据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以“或者”与“还是”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偏误语料为例,分析偏误类型,找出偏误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连词“或者”与“还是”是常用词,一般认为,“或者”用于陈述句中,“还是”用于疑问句。本文通过对“或者”与“还是”本体的对比分析得出,“或者”与“还是”的本质差异是语义差异,使用“或者”时句子一般表示陈述、说明、建议,没有强调意味,连接项关系可以对立也可以相容;使用“还是”时句子具有探究语义,需要听话者从连接项中选择一项,具有强调的意味,连接项关系以对立为主。在无条件让步句中,多用选择连词“还是”,选择项之间构成一个固定的选择范围,语气更强烈,用“或者”是单纯列举选择项,选择范围不固定,没有强调语气。“或者”与“还是”的偏误类型有遗漏、误加、“或者”与“还是”的交叉误代现象,本文分别从连接项语义与连接项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方面详细探讨了“或者”与“还是”在HSK动态作文库中的遗漏偏误与误加偏误。在“或者”与“还是”的交叉误代现象中,主要探讨“或者”误代为“还是”与“还是”误代为“或者”两种情况,“或者”误代为“还是”从连接项语义进行说明,“还是”误代为“或者”分为两类讨论:一类是在一般句式中的误代,一类是在无条件让步句中的误代。偏误的原因主要有母语的负迁移、教材的影响、目的语的泛化等等。与这一系列偏误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相对应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在编写教材使用母语或者共同语标注时要谨慎,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练习,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教师讲解过程中多注意引导,培养学生汉语语感,总结固定搭配结构及标志性词语。希望本文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