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理论下培养初中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m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支架式教学理论十分符合教学改革的理念,因此近来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和研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中国教师长期的教学研究课题方向,对于学生而言,能否在接受物理学科初期建立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和学科观念,直接影响物理的学习效果。该研究同时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教学研究方向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相关研究十分稀少,因此,本文在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影响初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因素以及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等三个维度,提出培养初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本文的第二章阐述了建构理论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在此基础上概述了支架式教学理论,并浅谈了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论。为了更加准确地设计培养初中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笔者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及实习的学校所在的初中生进行调查,并总结出以下结论:(1)教师的教学理念的差异性;(2)教学理念与实践教学的断层性。同时对某公立中学的初二学生在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后的解决物理问题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做出以下分析:(1)初中生“解决物理问题能力”多方面薄弱;(2)学生学习态度的被动性;(3)学生对学科认识的片面性。在前期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和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创新性地提出了培养初中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其中包括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分为五部分,分别是进入情境,激励学生学习动机;搭建支架,渗透多方面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独立探究,引导性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科情感态度。并提出了四个教学原则包含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问题探讨为基础的原则、动态把握原则、互动性学习原则。创新性地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支架,包括大支架和小支架,大支架为概念支架和实验支架,小支架穿插在大支架中对整个课堂进行搭建。第五章是对第四章所提出的教学策略进行实践,通过典型案例的方法进一步对策略进行分析,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出两组实力相差不大的班级,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在实践中检验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对初中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性。这对于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促进的作用。
其他文献
学习进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是如何变化的,可以对学生理解概念的学习路径进行描述。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学习进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建构概念体系,运用所学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以“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为例,构建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学习进阶。首先通过阅读和梳理文献,归纳学习进阶理论,阐述学习进阶的定义和内涵,总结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以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课程基本理念。如何做好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生物学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是生物学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历经较长的时间,它需要循序渐进落实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传统课时教学实际是学科知识的碎片化教学,不利于学生学科逻辑思维的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也受到限制。相对于课时教学,单元教学有助于教师站在更高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下,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日益受到重视。教学中教师应当凸显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剖析,关注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概念体系的建构。现有的教学虽意识到重要概念的重要性,但仍无法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深层理解和迁移。教学评价方式多以教学结束时的传统测验为主,无法为课堂的重要概念教学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教学中应如何开展重要概念教学,如何通过评价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学生对重要
生物科学是反映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许多的生物科学结论来自于生物科学实验,而实验设计技能直接影响实验的进行乃至实验结果的正确性。科学探究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组分,实验设计技能影响着科学探究素养的养成,进而影响生物课程目标的达成。实验设计技能是一种智力技能,而智力技能的形成遵循智力动作的形成理论。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法,综述了国内外智力技能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在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是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IBO)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高部分“学有所余”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课外活动之一。由于生物学联赛的试题由4个模块组成,涉及学科面广、题量大,为更好地了解联赛试题的命题特点及发展趋势,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分类比较法以及统计分析法,以近5年(2015-2019年)生物学联赛试题中模块三即“生态与动物行为学”为对象,分析了试题的结构、知识点和认
新时期背景下对化学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课程改革应侧重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是培养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本研究结合笔者在初中化学一线教师的经验探讨通过初中化学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出根据核心素养的目标优化演示实验的教学策略。全文包括了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笔者根据研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查阅文献资料,介绍了本文的问题提出的背景,并阐述
化学教师是保障化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从化学核心素养的落实、教材内容的重整、学生学习方式的引领、教学评价的变革等,都有赖于中学化学教师的思索和探究。中学化学教师通过开展教育科研,不仅能更新教育观念,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也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必须重视教师教育科研,使其在有效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对中学
当前时代发展、新课程改革、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等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深度学习符合21世纪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深度学习就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本研究在现存的研究背景和教育理论支撑下,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发现探究式教学在理论上是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阐述了探究式教学、深度学习的相关概念,并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为了了解学生高中生物深度学习现状,本研究参考SDL研究对
慢性痛的缓解作为疼痛的负性强化,被认为是一种奖赏,激活大脑奖赏系统。脑内的奖赏环路不仅涉及奖赏,而且参与疼痛过程。目前针刺缓解慢性痛的奖赏效应和脑内奖赏环路参与针刺镇痛的机制研究尚不充分。本文综述了镇痛奖赏的概念特点、脑奖赏环路及功能的研究新进展,阐述了研究针刺镇痛的奖赏效应和相关脑奖赏环路的重要临床和科学意义,对针刺镇痛奖赏效应和相关奖赏环路的若干研究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进一步明确针刺镇痛的多维
实验设计是指在正式进行科学实验之前,实验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原理(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对实验过程中的材料、技术手段、方法、步骤等全部方案的制定。实验设计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技能之一,实验设计的技能水平制约着问题解决。目前关于实验设计的研究大多围绕在教学策略与现状调查。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国内外有关实验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实验设计技能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实验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