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9年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模块三试题剖析 ——以福建赛区为例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l1988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是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IBO)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高部分“学有所余”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课外活动之一。由于生物学联赛的试题由4个模块组成,涉及学科面广、题量大,为更好地了解联赛试题的命题特点及发展趋势,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分类比较法以及统计分析法,以近5年(2015-2019年)生物学联赛试题中模块三即“生态与动物行为学”为对象,分析了试题的结构、知识点和认知水平,并结合福建赛区该模块成绩情况。研究结果如下:试题结构方面,该模块赋分值、知识点与大纲公布的基本吻合,“生态学”知识考查重点有“种群”(5年考查占比均值24.28%)、“生态因素对生物学的影响”(占比均值22.86%)、“生物学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占比均值20.00%),“动物行为学”考查重点为“动物行为分类及其主要行为”(占比均值79.41%);而根据成绩分析得知,福建考生的薄弱知识点有“生物学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和“人口增长”。认知水平方面,考查理解和分析综合水平试题占比较高,均值分别为48.43%和44.00%,其中奇数年更注重理解水平考查,偶数年更注重分析综合能力。描述统计分析表明,2015-2019年福建赛区考生模块三成绩均属于偏态分布,结合频数分布表,考生分数在当年试题总分80%以上的人数平均占比16.70%;难度、区分度方面,福建考生5年平均难度系数0.62,区分度好(区分度≥0.40)的试题占总题量的22.67%,表明模块三试题对福建考生而言难度中等,区分度良好,能够达到选拔优秀选手的目的。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福建考生2015-2019年全国生物学联赛模块三成绩与认知水平的相关性大小顺序为理解水平>分析综合水平>记忆水平。因此,福建考生需要加强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的训练。今后,若能扩大样本数量,设计更适宜的评价模型,得出的结论将更为科学。
其他文献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进行,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新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引进与产生。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要改变教师中心的现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生物课堂,学生容易养成机械学习的习惯,难以主动思考,缺少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课堂较为沉闷。拼图式合作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主建构知识,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
科学思维在学生终身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生物科学史不单是呈现知识发现和发展的过程,还蕴藏科学家在探索真理过程的所表现出来的科学思维,是教学中用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良好材料。笔者在知网中输入“生物科学史”、“科学思维”等关键词后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案例不多。因而,在查阅大量文献和调查的基础上,本课题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展开运用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笔者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生物学课程的宗旨。科学思维作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基于事实证据和逻辑推理,服务于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主要包括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和批判性思维四个维度。科学发现是在科学思维与旧知识旧经验的良性互动下产生,所以科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对于学生科学探索生物学规律、把握事物的本质有重要作用。论证是在论据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组成,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科学探究作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以问题为核心的,要求学习者能够基于现象提出问题,针对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设计并实施,最终得出结论并表达交流。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文通过思考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揭示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论述了课程创新的形式、融合民间艺术的方法,并结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探析了文化自信视域下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这个论题。
新课程改革以来,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逐渐成为生物学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是生物学知识学习的重要索引,生物学知识和相关技能的获得,是在解决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尤其是生物学科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形成适宜的问题表征。学生对生物学科问题的表征水平决定着他们能否成功解决问题。目前,国内外大多倾向于研究问题表征的内涵、影响因素和发展性等,且多以物理、化学学
学习进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是如何变化的,可以对学生理解概念的学习路径进行描述。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学习进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建构概念体系,运用所学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以“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为例,构建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学习进阶。首先通过阅读和梳理文献,归纳学习进阶理论,阐述学习进阶的定义和内涵,总结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以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课程基本理念。如何做好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生物学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是生物学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历经较长的时间,它需要循序渐进落实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传统课时教学实际是学科知识的碎片化教学,不利于学生学科逻辑思维的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也受到限制。相对于课时教学,单元教学有助于教师站在更高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下,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日益受到重视。教学中教师应当凸显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剖析,关注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概念体系的建构。现有的教学虽意识到重要概念的重要性,但仍无法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深层理解和迁移。教学评价方式多以教学结束时的传统测验为主,无法为课堂的重要概念教学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教学中应如何开展重要概念教学,如何通过评价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学生对重要
生物科学是反映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许多的生物科学结论来自于生物科学实验,而实验设计技能直接影响实验的进行乃至实验结果的正确性。科学探究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组分,实验设计技能影响着科学探究素养的养成,进而影响生物课程目标的达成。实验设计技能是一种智力技能,而智力技能的形成遵循智力动作的形成理论。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法,综述了国内外智力技能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