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高校第一次扩大招生规模,2003年扩招后第一批大学生毕业,毕业生人数是212万,从这一年开始,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每年都在增长,到2009年毕业生人数已达到611万,这个数字相比2003年翻了近三倍之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非常普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我国的GDP也一直以世界最快的速度增长,2008年就已经跻身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然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也就是说奥肯定律在中国并不适用,那么,在我国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呢?本文结合大学生就业现状和经济发展现状,运用1978年~2008年的城镇人口失业率数据并结合当年的DGP数据对奥肯定律进行了验证,并进一步运用扩招后(1998年~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率数据结合当年的DGP数据对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尝试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指导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经济增长和就业问题的研究文献很多,但是关于研究大学生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的文献却非常少,并且国外学者对此问题现有的研究更多的是围绕各种非经济因素,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对其影响程度进行评价,而国内学者除了对非经济因素的研究以外,对经济因素的研究主要验证奥肯定律在中国适用性,且大多只是对奥肯定律是否适用做了一个验证,极少有对奥肯定律加以修正的研究。本文不仅对奥肯定律的两种经典表达式进行了验证,而且建立了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二次曲线模型,经计算得出二次曲线的拐点出现在经济增长率为8.5%的附近,当经济增长率处于8.5%以下,经济增长的就业率弹性就为正,当经济增长率处于8.5%以上,则经济增长的就业率弹性为负。
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文章主要内容和结构,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列举国内外学者对奥肯定律的研究及对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是现状分析,根据权威部门已经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的有关数据和经济增长情况的有关数据,运用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对扩招后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因素分析,对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提到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经济因素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第五部分是奥肯定律在中国适用性的实证分析,利用1978~2008年城镇人口失业率对奥肯定律的两种表达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奥肯定律在我国不适用,并进一步用大学生就业数据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最终得出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变动关系为二次曲线模型jyl=18.44153gdpr-1.08455lgdpr2,拐点出现在经济增长率为8.5%的附近。第六部分是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非经济因素并且对非经济因素建立运筹模型进行分析,对每一个非经济因素是如何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做了清晰合理的分析。第七部分是本文的结论以及对策建议部分,得出结论,并针对各种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一不仅验证了奥肯定律在中国是不适用的,而且还根据中国实际的数据设定模型,建立了适合中国的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二次曲线模型。二是所选样本容量大,文中数据选取到2008~2009年之间,使分析结果客观、完全。三是在分析非经济因素时,根据劳动经济中的保留价值理论,针对各种非经济因素建立了运筹模型,更加合理清晰的分析了各类非经济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力求体现系统性,理论性和科学性,但是由于本人的能力和水平的局限,本文的实证方面的研究仍很单薄。这些将作为作者今后进一步学习的方向,也将成为本文继续研究的动力和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