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水印在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上的研究与应用实现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guai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其广泛应用,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安全的同时,也会由于生物特征识别系统过程中潜在的各种恶意性攻击而产生诸多的安全隐患,增强系统的安全性能日益显得紧迫和重要。数字水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多媒体信息安全领域的信息隐藏技术,被引入到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中有效地解决了生物特征图像在采集、存储、传输和识别等过程中的部分安全性问题,并在这一领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相对于指纹、虹膜和静脉等生理特征或其他的行为特征,人脸特征识别具有直接、友好、方便和非接触式等优点,在身份认证、视频监控和人机交互等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将以人脸生物特征为例,构建人脸识别系统,使用数字水印技术来保护人脸特征数据在身份认证过程中的安全。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描述了人脸识别系统的一般结构流程,深入研究并分析了人脸检测过程中的AdaBoost算法和人脸识别过程中的K-L变换和主成分分析等,通过Visual C++结合OpenCV编程实现了人脸识别系统,并给出了测试样本图像的人脸检测、训练样本图像的采集与训练和人脸识别等过程的仿真实验结果。2.介绍了数字水印系统的基本框架,分别对水印嵌入、提取算法的性能给出了评价标准。简单地叙述了灰度图像的位平面结构和基于空域最低有效位的数字水印算法;接着叙述了离散小波变换DWT的基本原理,并通过Matlab编程实现了基于频域离散小波变换与HVS特性的数字水印算法,分别给出了水印嵌入、提取的仿真实验结果。3.根据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中的特征数据可能会遭到的潜在攻击,以及对人脸识别系统和数字水印技术的研究,将数字水印技术在人脸识别系统上的应用进行了分类,针对系统中的部分攻击和不影响识别率的情况下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案:数字水印技术结合二维码来保护特征数据的安全和数字水印技术在多模生物特征上的应用来保护特征数据的安全。通过实验来模拟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外部攻击,如噪声、旋转和裁剪等,上述的解决方案可以很好的抵抗这些攻击,且获得了很好的效果。4.在DSP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人脸识别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及核心处理器的相关外设和软件设计方案的软件开发环境及其主要软件模块,给出了人脸检测在SEED-DEC643板卡上的实验结果、人脸图像数据的传输和离线识别结果。
其他文献
蝙蝠是多种病毒的天然宿主,这个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然而对于蝙蝠和病毒能够和平共处的原因,至今还不是很清楚。其中的一个假设是蝙蝠在应对病毒感染过程中存在一些
金属纳米结构中局域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的现象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研究表明,金属纳米结构的光学性质取决于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而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具有近场增强大、对外部环境变化敏感、可突破衍射极限等特性,在生物传感、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慢光传输、纳米天线、非线性增强等很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随着颗粒尺寸的增大,辐射衰减极大增强,造成谱线线宽的增大,不利于上述应用性能的提高。表面
YAG激光透明陶瓷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型激光工作物质,而YAG纳米粉体的制备是透明陶瓷制备的前提和关键。本文分别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YAG纳米粉体,详细研究
我试图在创作中融合感性与理性.让感性的灵感在创作过程中顺势而为.再辅以理性心思和绵密笔触来完成作品。从灵感的铺陈到构图的完成.我不断试图打破传统中国水墨画的笔法与
由于工程电磁场应用的需要,长期以来精确高效的数值分析方法一直是计算电磁学领域的研究重点。有限元(FEM)是计算电磁学的主流方法之一,它对于复杂边界结构和非均匀介质问题
摘要: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变以往的分析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以扩大词汇量为基础,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切实推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59  刚从事高中英语教学时,笔者
目的 观察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Plug术(LIFT-Plug术)和肛瘘切除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中医肛肠科收治的10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作
随着数字图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作为图像系统性能的最重要的环节——图像质量评价,在图像领域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十年来在传统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涌现出
八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属于有机小分子半导体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热稳定性及高荧光量子效率等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有机电子器件中。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
“银枣1号”是白银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果树技术人员从靖远小口枣自然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鲜食制干兼用枣新品种。该品种抗逆性强,丰产性好,定植第7年平均株产7.97kg,折合产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