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兴起的海绵城市PPP项目具有建设系统复杂、投资主体多元、运作模式多样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了海绵城市PPP项目的风险及影响风险分担的因素较为复杂,这给海绵城市PPP项目的风险分担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此外,海绵城市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在已有的海绵城市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中定量研究甚少,使得风险分担结果不尽合理、客观。为此,本文以海绵城市PPP项目为研究对象,在风险分担理论的基础上,利用Shapley值法定量确定风险分担比例的优势,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探讨海绵城市PPP项目风险分担课题,完成了如下工作:首先,本文讨论和分析了国内外Shapley值法、海绵城市PPP项目和PPP项目风险分担的研究现状和基本理论。通过比较PPP项目风险分担常用方法,指出这些方法存在假设条件过于理想且未能均衡考虑项目本身固有的风险分担影响因素进而无法得到确切风险分担比例的弊端;在对Shapley值法基本理论总结的基础上,论述了Shapley值法可以解决风险分担比例问题且适用于海绵城市PPP项目风险分担领域。其次,本文通过合同结构分析法确定政府方和项目公司作为海绵城市PPP项目的风险分担主体,利用文献分析法确定海绵城市PPP项目的34个风险因素,采用风险成因分析法对海绵城市PPP项目的共担及非共担类风险进行分类,非共担类风险由政府方和项目公司各自承担,共担类风险的风险分担比例用改进Shapley值求解。再次,本文基于PPP项目风险分担原则构建了海绵城市PPP项目风险分担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采用AHP-信息熵法以及Shapley值法等理论,通过计算初始Shapley值、确定影响因素指标权重、计算风险因素测度值、确定风险改进因子、对初始Shapley值修正等步骤,完整构建了基于Shapley值改进的海绵城市PPP项目风险分担模型,并对模型结果进行了理论性分析。最后,本文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江苏省镇江市海绵城市PPP项目进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表明:项目准备等风险由政府方承担;运营风险、移交风险等由项目公司承担;不可抗力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及利率风险需要政府及项目公司共同分担;并得出在某不可抗力风险下,经过风险分担影响因素改进后政府方与项目公司风险分担比例为33.97%、66.03%。此外,对得到模型结果过程中改进Shapley值、风险分担影响因素指标权重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合同拟定及项目实施方面的建议。本文在充分结合海绵城市PPP项目风险及PPP项目风险分担特点下,基于风险分担理论和Shapley值法,为海绵城市PPP项目建立了基于Shapley值改进的完整的风险分担模型,并以江苏省镇江市海绵城市PPP项目为例展开了详尽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将对中国海绵城市PPP项目风险分担的理论及案例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