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性创新扩散路径及其效应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b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当前国外创新理论与战略管理理论的热点。一个新兴理论吸引众多学者关注之际,出现观点分歧与争论是谓新兴理论发展必经之路。从纷乱的理论观点中梳理出内在逻辑与相互关联理论体系有助于进一步理论研究深化与完善。“破坏”意谓创造全新境界,也就是改写市场定义,让新要素决定获利能力与成败。改写市场定义的创新被称为“破坏性创新”,相对于改变现有架构内的创新,则被视为“持续性创新(sustaining innovation)”。学者Christensen等将技术创新以创新环境(context)为基础加以分类:分为持续性创新(SustainingInnovation)与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  过去几十年里,学术界已经围绕着破坏性创新的内涵、破坏性创新的类型与分类进行了广泛的探索。理论界和企业界对破坏性创新及其影响层面表现出越来越大的浓厚兴趣,试图以破坏性创新思考提供产品或服务给消费者,藉此塑造相对有利的经营环境。然而,不同时代背景下呈现何种破坏性创新特征,呈现何种市场显现,其市场上的企业透过何种破坏性创新的扩散途径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破坏性创新具有何种规律,而破坏性创新又是循着何种路径进行创新扩散,当企业推出破坏性创新商品或服务对于企业自身产生何种效应,对于市场顾客层面产生何种效应,对于产业层面产生何种效应。而且,环境的动态变化也要求人们不断地挑战并更新有关破坏性创新的内涵与外延等的理解。例如,在对于破坏性创新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产品或者是服务,而是突破时空限制的便利性。  本研究在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回顾的基础上,系统地归纳并界定破坏性创新的内涵,根据突破性技术变迁导致新产品问世产生破坏性创新维度,将破坏性创新划分成为“机械与电子破坏性创新时代”与“整合与信息破坏性创新时代”等两个阶段。揭示不同时代破坏性创新特征有助于人们理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内部机制,协助企业为破坏性创新提供可预测性思考方向。除此之外,透过台湾地区连锁便利商店从事破坏性创新案例,深入剖析探讨企业7-ELEVEN具备何种动态能力能够挖掘和满足顾客的隐性需求,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进行破坏性创新。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相关研究中存在的局限与不足。具体而言,本研究在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综合而深入地分析了企业从事破坏性创新的效益影响,建构了透过动态能力,实践破坏性创新的创新扩散模型。然后,立足于80年代与90年代的破坏性创新典型案例,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破坏性创性时代特征归纳;再以本研究所架构的透过动态能力实践破坏性创新的创新扩散模型,借着台湾流通零售业7-ELEVEN对市场进行破坏性创新案例,系统地研究了企业动态能力、顾客层面破坏性创新的扩散路径、市场层面破坏性创新的扩散路径、上游供应端破坏性创新的扩散路径、互补产品破坏性创新的扩散路径。运用文献调查法、次级资料探索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以及实地考察研究等途径获取和整理相关资料,归纳与演译出企业从事破坏性创新其破坏性创新类型与其效应间的关系,包括其产业效应、企业效应、市场顾客效应。结果发现,破坏性创新的三种类型可以同时存在,而且,透过个案研究结果显示由制造业跨入流通零售业从事便利性的破坏性创新其发展路径不受过去发展轨迹影响,这与Teece等论述企业动态能力架构的主张有所差异。最后,作者又在科学地认识到本研究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对破坏性创新相关研究领域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和探讨。
其他文献
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由于承担的职能不同、经费来源不同,对财务核算和内部控制的具体要求也会有所不同。被划分为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既有事业单位形式,实际又需要为服务公益事业
目的 分析网络化医院-社区医疗跟踪管理对宫颈癌化疗间歇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9年3月79例宫颈癌
【Abstract】Britain has historically been portrayed as a “class-ridden” society, which is clearly shown in higher education. While some scholars argue that inequalities in British higher education have
期刊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中国企业要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获得生存和上升空间,就要从人力资源方面利用绩效杠杆,吸引、留住和激励优秀人才,使他们的能力得以充分和持续的发挥。无论是提供良好的经营管理机制,还是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公平合理和富有竞争力的绩效考评、管理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市场经济加剧了企业的竞争,使企业开始追求自身的效率。中国电信公司虽为电信业的龙头企
自创商誉的问题在会计界的争论由来已久,而且在长期的争论中,支持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的观点已经渐趋主流。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言,商誉都是一项举足轻重的会
面对着不断变化的市场,为达到永续经营的目的,企业必须不断加强、提升自己的管理,强化资源获取并通过优化组合内部资源,将环境的多变转化为创造和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而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特殊资源,具有稀缺性、价值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使通过合理使用、管理、发展人力资本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成为可能。本文首先对绩效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绩效管理概念的提出,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绩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