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涉逆合成孔径雷达三维成像算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分辨率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成像技术因具备生成非合作运动目标二维高分辨率图像的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但是二维ISAR成像存在一些固有缺陷。首先,ISAR图像无法提供目标除距离和多普勒维以外的第三维信息。其次,ISAR图像的方位维尺寸仅反映了散射点的多普勒分布,因此无法从ISAR图像中直观获取目标的实际横向尺寸。此外,ISAR图像依赖于图像投影平面,即在不同投影平面上形成的同一目标的图像表现出较强的差异性,这给目标识别带来很大困难。干涉逆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ISAR,InISAR)成像是一种将干涉测量与ISAR成像相结合的三维雷达成像技术,它能不失真的重构出目标在三维空间中的形状,从而为目标识别与分类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因而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紧密围绕InISAR三维成像的实际应用,从目标匀加速转动、变加速转动、回波稀疏特性和双基地系统构型等方面入手,针对目前运动目标InISAR三维成像在实现方法上存在的若干问题展开研究和探讨,以增强现有InISAR成像系统的成像能力和相关算法的鲁棒性。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匀加速转动目标的InISAR成像问题。(1)针对经典的距离-多普勒(Range-Doppler,RD)算法无法对匀加速转动目标InISAR成像而时频表示类算法存在干扰项及运算量较大的问题,在RD成像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峰值提取的InISAR成像算法。首先,分析了匀加速转动目标RD算法的成像特点,证明了在散焦的RD图像中每个散射点仍然具有峰值,并推导了每个散射点相对应的峰值位置表达式。然后,通过提取每个散射点的谱峰并借助CLEAN技术,从散焦的RD图像中获得了清晰的ISAR图像。最后,考虑到以这种方式获得的ISAR图像可以完整保留对于干涉处理必不可少的初始相位信息,提出了基于峰值提取的InISAR成像方法。基于实测数据的ISAR成像实验结果和基于仿真数据的InISAR成像实验结果证明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2)提出了一种基线非正交系统InISAR成像算法。首先,建立了基线非正交的三天线InISAR系统模型,提出了一种联合运动补偿策略以同时实现运动补偿和距离维图像配准。然后,将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ML)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FRFT)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ML-FRFT算法来实现方位压缩。最后,提出一种坐标校正技术来消除非正交基线引起的形变,实现匀加速转动目标的InISAR成像。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ML-FRFT算法能够实现匀加速转动目标的高分辨ISAR成像,且提出的坐标校正技术能有效校正基线非正交引起的InISAR成像结果的形变。2.针对回波呈现出时变幅度(Time-Varying Amplitude,TVA)二次调频(Quadratic Frequency Modulated,QFM)信号特征的变加速转动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ve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ADMM)迭代更新的InISAR成像算法。首先,将变加速转动目标的方位信号建模为TVA-QFM信号形式。然后,将TVA-QFM信号的参数估计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DMM的迭代更新算法求解该凸优化问题。最后,根据距离瞬时多普勒算法生成各通道的ISAR图像,再干涉处理得到目标的三维InISAR图像。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很好的参数估计性能,能够实现基于TVA-QFM信号模型的变加速转动目标的InISAR成像。3.为了降低包络对齐误差对稀疏孔径InISAR(Sparse Aperture InISAR,SAInISAR)成像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优化的平稳运动目标SA-InISAR成像算法。首先,根据最小熵准则对SA数据的一维距离像进行包络对齐,采用基于梯度的稀疏信号重建算法从对齐的一维距离像恢复出完整信号。然后,通过迭代执行包络对齐和信号恢复的过程,使信号恢复精度和包络对齐效果在给定条件下达到最优状态,再使用最佳恢复信号来获得相对高质量的ISAR图像。最后,通过干涉处理多幅高质量ISAR图像实现了高分辨率SA-InISAR成像。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提高SA-ISAR成像及SA-InISAR成像的分辨率。4.为了充分利用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雷达低功耗、低成本、体积小的优点和双基地成像的抗隐身、抗干扰和战场生存能力强的优点,将FMCW雷达与双基地成像相结合,研究了高速运动目标的双基地FMCW-InISAR成像方法。首先,设计了一个收发分置的双基地FMCW-InISAR系统,建立了双基地等效运动模型和相应的信号模型。然后,针对“走-停”假设失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估计的补偿方法来实现距离压缩。最后,结合常规算法处理流程完成了FMCW-InISAR成像。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其效率已经从最初的3.8%提高到25.5%。Spiro-OMe TAD是目前高性能PSCs最常用的空穴材料,但是存在只有被充分氧化才能发挥出优异电化学性能的缺点。另外,常规添加剂Li-TFSI和TBP还会引入孔洞、离子迁移等问题,造成PSCs性能下降,稳定性降低。为了促进PSCs的商业化应用,需要开发合适的空穴添加剂或者替代物来提升PS
为了降低化工生产过程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开发绿色可持续的有机合成工艺已成为当下有机化学界的一大研究热点。使用电子作为一种“纯粹的氧化还原试剂”,有机电化学合成正在寻求绿色化工技术的大环境下重新兴起。对于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用途的N-磺酰基脒单元的碳-氮双键的构筑,以及在实际有机合成中应用广泛的各类官能团的选择性还原反应,传统合成方法时常要求较为苛刻的反应条件,反应体系及操作复杂,使用
开发清洁、高效的电化学转换技术可以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能源与环境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电催化剂是制约电化学转换能量转化效率及原子经济性的关键因素。具有金属–氮/碳(M-N/C)结构的非贵金属单原子电催化剂因其原子利用率高和催化性能优异等特点,成为电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如何高效地构筑单原子催化剂以及准确地建立催化剂结构与性能间的构–效关系,是目前单原子催化剂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本文以金属酞菁(Me
超级增强子(Super-enhancer,SE)是由连续排列的增强子串联形成的增强子簇,能够促进关键基因的表达,这些关键基因在机体发育和疾病发生过程中定义了细胞的身份。与增强子相比,超级增强子在基因组上跨度范围更广、转录因子结合密度更大以及诱导转录的能力更强。大量研究表明超级增强子在多种肿瘤中被异常激活,调控癌症中的关键癌基因,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本文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识别了一个在10种不同肿
结构形态学是研究结构形式的科学,通过对结构外在表现与内部工作机制的探究,力求创建更加丰富多样的结构形体,并实现一种以合理、自然、高效为目标的结构美学。结构形态学研究为空间结构的体系创新和性能优化提供了思想源泉和理论基础,对于促进我国由空间结构大国迈向空间结构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形态创建是结构形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将结构形态学理论进行应用的主要途径,其目的是利用形态学方法生成兼具几何多样性与受
在数据流量快速增长的今天,光互连正逐渐取代电连接成为短距(服务器间、板间)甚至超短距(片间、片内)数据交换的主要连接方式。其中,片上密集无线光互连、涡旋光编码通信、涡旋光复用技术成为近年来通信以及大容量光互连领域的研究热点。片上密集无线光互连是一种背板型光互连,其能够充分发挥自由空间光互连的密度大和互连结构灵活的优势,从而在有限空间内提供更大的互连容量。涡旋光的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
燃料作为冷却剂的再生冷却被认为是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最佳的冷却方式。然而随着发动机飞行马赫数的提高和发动机可重复使用需求的提出,再生冷却面临着燃料热沉不足的困境。使用再生冷却通道出口高温气态大分子碳氢燃料组织超声速气膜,进而辅助再生冷却的碳氢燃料再生/气膜复合冷却方式,能够同时利用燃料的吸热和隔热两方面冷却能力,并且有望降低燃烧室壁面摩擦阻力,成为解决再生冷却困境的最佳方式之一。但是,碳氢燃料超
近年来,深度学习模型由于其突出的学习能力已被广泛应用于诸多智能领域。然而,随着智能化技术革命的不断拓展,深度学习模型在复杂场景下的智能应用面临着两个主要挑战:(1)深度模型泛化性差。特定任务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无法有效应对终端用户产生的复杂多变场景和分布差异较大的测试样本,直接导致模型的输出性能下降;(2)深度模型规模大、效率低。由于实际应用场景下计算设备的存储和计算能力是有限的,这与深度学习模型框
随着航空、航天以及核电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大型航天器、飞机以及核设施等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工作需求日益突出。但由于狭窄的工作空间和极高低温、高辐射等恶劣环境,该项工作开展显得异常困难。鉴于绳驱连续型机器人具有体型纤细、臂型连续、机电分离等特点以及超强的灵巧运动和环境适应能力,在此类极限环境下应用具有卓越的潜力。然而,要将绳驱连续型机器人在上述领域中进行实际应用,还需要解决其目前存在的结构刚度低、模型
窄间隙焊接技术采用深窄坡口形式代替传统大角度坡口,填充面积仅为常规方法的1/4-1/2,极大提高焊缝填充效率并改善焊后组织性能。其中,窄间隙激光焊接具有热源能量集中、微角度坡口形式、高速焊接等优势,在厚壁构件焊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现有窄间隙激光焊接方法存在的焊缝侧壁熔合不良、气孔、组织性能均匀性差等问题,从焊接熔池调控技术出发,提出了电磁辅助窄间隙激光焊接新技术,利用恒定磁场和交变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