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织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制造模式的形成、发展和变迁,如何顺利移植,并成长为组织的竞争优势,是本文探讨的问题。市场的变动,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企业生存的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加,平台设计、模块化制造、全球化采购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制造系统的刚性强、柔性差的问题。精益生产的出现和发展,是对“福特制”的再一次“扬弃”,它消除一切浪费的制造理念,从某种程度上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改善目前日益恶化的环境提供了可能。
当今市场环境多变,制造业面临制造模式的第二次大转换。我国政府和企业组织投入巨大,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并不理想,改造多拘泥于技术层面,忽略了实施制造模式转变的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本文为管理者从多维入手探索解决制造模式变迁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本文首先运用演化经济学里面的技术经济范式理论,并借助库恩的范式理论,深入分析了制造模式的演化过程,其中重点分析了从大批量制造到精益生产的变迁过程,研究发现制造企业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制造模式的演进的特征、路径和发展前景。接着通过分析制造模式在技术经济范式演进中的地位和价值分析,得出制造模式的演化动力机制。再下来,结合国内外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建立制造模式的发展趋势预测方法——4F法,并给出制造范式可能发生的变革形式。最后,搜集并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中得出制造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机模型,为企业治理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研究中多采用文献搜集、历史史料和数学抽象的方法,因为只有明白现在是怎样由过去演变而来,才能抓住演化的逻辑和思路,以及制造模式的发展趋势,经验分析主要集中过去100年中不同时期工业的3个领跑者——英国、美国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