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麻洛村天主教传播的民族志研究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e3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迪麻洛村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腹地,隶属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捧当乡。迪麻洛村是多民族聚居的社区,有怒族、藏族、独龙族以及小部分傈僳族、汉族、白族、纳西族等居住。怒族和藏族是主体民族,分别占村落总人口的50%和41%。迪麻洛村原本是一个怒族村落,由于怒族、独龙族等少数民族没有文字,且深受藏文化的影响,该村表现为以藏文化为主的少数民族村落,也是贡山县藏族人口数最多的村落。村落里有80%的人口信仰天主教,该村是整个贡山县天主教信徒最集中的村落。但是,与之邻近的迪庆、西藏、缅甸、印度、尼泊尔等地都盛行佛教、道教或者原始宗教,迪麻洛村的天主教群体犹如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孤岛。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天主教的种子洒在这片土地上?教会又是通过哪些策略让天主教成为当地的主流宗教呢?天主教是否已经改变信徒的生活伦理?本文运用民族志的方法,研究了云南怒江贡山县迪麻洛村的天主教传播过程。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迪麻洛村的背景介绍,包括行政区划、村寨背景和文化表征,因为要想更详细了解迪麻洛天主教的传播背景,就必须放到西方传教士数百年屡次企图“赴藏区传教”的更大语境下来观。第二部分阐述天主教传入迪麻洛的前前后后,包括天主教的神迹、与当地传统宗教的冲突和教堂的建立。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乡村教会的世俗治理技术,包括施赈、医疗、学校等多个方面。第四部分阐述乡村教会通过姻亲、血缘和家族技术影响村民的人生礼仪和日常生活互动。第五部分阐述乡村的集体整合技术如何强化天主教群体的身份认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指组织化的集体性,表现为宗教仪式和天主教节庆的集体性,是外在的群体整合;其二指非组织化的集体性,表现为村民生活记忆和村落叙事的集体性,是内在的群体意识。研究发现,天主教信仰并没有改变信徒们的生活伦理。信徒在人生礼仪和日常生活中存在两套行为逻辑。一方面是神圣的宗教行为逻辑,另一个方面是世俗的传统乡村社会的逻辑。迪麻洛的个案研究证明,用韦伯的新教伦理命题来思考天主教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和思考信徒的认同是行得通的。因为,“天主教”进入“藏文化”时,关键问题是探讨这种宗教能否有效的技术化。教会的竞争策略、传教手段以及信徒的行为逻辑巧妙地调适了“藏文化”与“天主教文化”这两种异质性文化的冲突,成功地将两种文化的认同叠合起来。对于信徒而言,他们同时具有两种凸显的身份,这两个身份形成两种认同:对藏文化的认同、对天主教文化的认同,这两种具有高度异质性认同元素的叠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藏文化天主教群体。
其他文献
背景:骨组织工程的发展,为解决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手段,而其中的支架载体选材和结构构建是目前的热点问题。目的:采用石蜡微球沥滤技术制备具有仿生大孔结构的丝素蛋白/纳米
俊杰由冲锋陷阵的广电第一线转战传道授业的高校,挟丰富实践与厚重理论的优势,出版了自己的专著。30余万字点睛了他30年广播电视历程与职业荣耀,按俊杰在《后记》中说的,“从广播
会议
目的:分析影响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因素,探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早产儿112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影响早产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
本文使用SWOT分析方法在对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其内部优、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选择WO策略对宁夏枸杞产业的发展给出了相对应的发展战略,以期能
<正> 本修改单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3年7月9日以技监国标函(1993)第218号文批准,自1993年12月1日起实施。
“美团式”校本研修就是借助“美团网”的理念与运行模式,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师培养目标而展开的有针对性的研修活动。借助网络的力量,为优秀教师和专家型教师提供展示平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对国土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我们无法忽视的问题,比如国土空间开发较为混乱,不同功能的国
为解决复杂多工况设备的模式识别问题,消除专家经验对特征提取与数据融合的影响,提高故障诊断模型泛化能力,开展了基于深度学习模型与信息融合的故障智能诊断方法研究。论文
民航飞机的航空燃油消耗是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的主要部分之一,航空燃油消耗产生的尾气排放也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合理有效地控制航空燃油消耗,对降低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