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投资建设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不仅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所必需的产品或服务,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还能有效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由于政府财政资金的限制,单纯依靠政府投资无法满足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于是便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建设模式-PPP模式(公司合作伙伴关系模式)。该模式不仅可以充分的吸收利用民间资本,还可以引进私人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在PPP模式下,准经营性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参与主体众多,涉及到政府部门、私人部门、放贷方等各个主体的利益,各方利益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从而增加了谈判协商的难度。因此确定最优的项目资本结构,达成各方利益目标的均衡,是当前环境下准经营性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应用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政府部门、私人部门与放贷方三者之间的博弈分析,以准经营性基础设施PPP项目投资决策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准经营性基础设施PPP项目资本结构的初步确定与优化方法。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以公共产品理论和项目区分理论为基础,对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对PPP模式的概念、基本结构与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应用PPP模式进行探讨,分析了其引入PPP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对准经营性基础设施PPP项目的政府补贴方式进行研究,为后文研究打下基础。其次,以项目融资理论和资本结构理论为基础,并针对准经营性基础设施PPP项目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准经营性基础设施PPP项目资本结构的概念进行界定。之后结合准经营性基础设施PPP项目的特点对政府部门、私人部门与放贷方三者进行博弈分析。在研究准经营性基础设施PPP项目投资决策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项目资本结构的求解模型,并用算例检验了模型的适用性。第三,以多目标决策模糊优选理论为基础,分别从私人部门、放贷方的利益目标出发,构建了私人部门股本-债务比例优化决策的指标体系,并用AHP-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论述了对私人部门股本-债务比例进行优化的具体步骤与方法。最后,结合项目工程实例,对其资本结构确定与优化方法的具体应用进行示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的、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