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医改不断向纵深推进,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推动形成分级诊疗的格局,各大城市均以医联体为切入点,着力构建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我国对医联体建设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大力地颁布医联体建设的相关政策,鼓励各大医院和社区诊所参与医联体的建设。医联体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从2013年起医联体也得到了更多学者的关注。本课题融合理论与现实基础,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思路,运用多源流理论、政策工具选择理论,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质性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政策工具视角对四川省医联体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工具优化建议。研究内容按照如下逻辑来组织,即遵循研究现状——政策形成原因——挖掘现有政策工具——现有政策工具使用下所形成的医联体建设现状——医联体建设中存在的政策工具使用问题——政策工具使用优化建议。首先,本课题采用文献计量法,明确国内外对医疗联合体的研究现状。然后,利用多源流理论从三个源流的视角分析医联体政策的形成。接着,基于政策选择理论使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建立X-Y二维分析框架,对搜集到的2006年至2019年颁布的292份与医联体相关的政策进行文本分析,探讨目前我国在推行医联体建设方面采用的政策工具类型状况,探讨当前政策工具使用的侧重与不足之处。再者,探索对当前政策工具使用后的医联体现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使用Ucinet软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所建立的四川省医联体数据库中的合作现状进行详细剖解,并使用案例分析法,对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合作情况特点进行分析,最终归纳出四川省医联体建设的典型特征。最后,从供给型政策工具、环境型政策工具和需求型政策工具对四川省医联体合作网络中位于不同中心度的城市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本课题建议在供给型政策工具中,对核心城市与中心城市加强信息化建设;对外围城市与边缘城市还需加强配套的医疗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医疗机构的服务功能定位,加强资金投入;并建议对四类城市都应持续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工具的使用。在需求型政策工具中,对核心城市与中心城市重视服务外包,加强试点推进;对外围城市和边缘城市多使用费用补助工具,增强政府购买。在环境型政策工具中,对外围城市和边缘城市加强对医联体建设的监督监管,加强使用宣传引导工具;对核心城市和中心城市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宣传引导,重点鼓励完善绩效激励机制;且建议对四类城市都加强完善政策制度管理。